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潜江物产丰富,人文荟萃,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聪慧的潜江人民不仅勤劳善良,而且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近年来,潜江按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要求,着力开展摸底调查、挖掘整理、实施保护等工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全面保护、传承和发展。

构建保护体系

“抢救行动的第一步就是保护。”21日,市群艺馆副馆长李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05年,潜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以来,就开展各个项目的抢救性记录、保护保存,数字化工作和代表作、传承人的认定、命名等工作,建立起了国家、省、市、镇四级名录体系。

目前,潜江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江汉平原皮影戏、荆州花鼓戏、潜江民歌、潜江草把龙;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项:潜江木雕、潜江鼓歌、潜江高台舞狮、潜江唢呐、潜江传统竹器制作技艺、锣鼓艺术、潜江花灯、园林青酿酒技艺、传统酱品制作技艺、面塑、鱼门拳、焌米茶制作技艺、海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2项。潜江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26人。所有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均已建立较为完整的电子数据档案。

建队伍搭平台

近日,金陵寺社区皮影传习中心演艺馆传来阵阵童声,20名学生正在排练皮影戏《龟兔赛跑》。2014年以来,市实验小学老师王静每年都会带领10多名学生到这里进行皮影戏学习。刚刚落幕的首届“江汉平原皮影戏”创作展演赛上也出现不少新面孔。非遗的“新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这是潜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非遗传承难,难就难在总是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情况。”李彬说,为此潜江各个项目均建立了一批传承队伍,常年开展非遗展示、传承以及对外交流活动,潜江市皮影艺术协会、潜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相继成立。

为了有更好的展示场所,保护中心建了非遗项目综合展示厅、江汉平原皮影戏演出厅、江汉平原皮影展示厅、潜江民歌传习所、小型非遗活动多功能厅,常年向市民及传承人免费开放。在各乡镇分布建设了25个各类不同项目的传习所。传承人还经常开展非遗活动进校园、进社区的传承保护工作,进一步扩大非遗保护阵地。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非遗传承贵在活态。每年在“文化遗产日”“中国潜江龙虾节”“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以及每年一度的“元宵节”和“中和节”等节令以及重大文化活动期间,都能看见各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技艺展示和多个项目的精彩展演,吸引大批市民驻足观看。

此外,该中心还与“潜江大舞台”“唱响潜江”“舞动潜江”等文化品牌紧密结合,充分扩展非遗项目展示舞台;恢复举办传统的“潜江花灯”灯展活动;连续开展三届“潜江锣鼓”大赛活动、“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

“非遗”大放异彩

近年来,潜江非遗发展如火如荼,不仅参加了世博会、文博会、中国非遗保护成果大展等非遗展示展演等活动,还赴韩国、新西兰、哈萨克斯坦、德国等进行非遗交流展示活动。“充分开阔了传承人视野,也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李彬说。

近年来,潜江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名录体系不断完善,活态传承不断深化,传播方式和途径不断拓展,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公众参与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与积极性不断增强,从单一项目性保护阶段,进入到了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呈现出了良好的局面。

春华秋实,非遗树上硕果累累。2014年,潜江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5年,潜江皮影艺术团代表湖北省参加中国文联在开封举办的第12届全国皮影展演比赛,获全国金奖;2015年,潜江举办首届农民艺术节,熊口镇的皮影清唱和老新的竹编秀在决赛中获得金奖;2016年,潜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荣誉纷至沓来,非遗的春天已然来到。

来源:潜江日报 记者:罗珊珊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