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东南网3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创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也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这几日,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如何建设创新型省份、如何为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贡献福建力量展开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杰认为,去年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4.45%,源于主打健康环保的创新产品。这背后,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和研发团队在发挥作用。但他更愿意将成绩归功于福建鼓励创新的环境。

“政府办事效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持续优化,企业可以专心搞研发创新,以工匠精神做好产品。”他说,近几年企业先后从各级政府获得创新扶持资金上千万元,极大激发了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潜能。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去年,我省率先出台《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实施办法(试行)》,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给予分段补助、增量奖励。目前,全省已有431家企业享受企业研发经费预补助1.14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81.4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在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曹晖看来,深化产学研融合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众智、汇众力。

“这几年,我们通过与高校共建研发机构、积极承担政府部门的重点科技项目、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有效搭建起人才培养与考察的平台,同时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极大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张荣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的表述,是理念上的突破。

“融通创新有若干维度。首先是选题融通,通过企业选题,使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有机结合;其次是人与技术融通,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企业技术研发中,将人与技术一起输送到企业;三是促成企业与现有科研成果融通,将已有科研成果推荐给企业,协助企业进行落地后再研发。”张荣说,融通既包含技术服务、技术引领,又囊括技术引进、技术育人,对构建创新型社会都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校长徐西鹏表示,融通创新对产学研结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实现无障碍的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将好技术变成好产品。他建议,政府要积极引导建立更有效的校企协同研发平台,搭建更有效的师生直接参与企业研发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

产学研如何深度融合,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认为,创新人才不足正严重困扰体育用品行业转型升级,亟待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议采取诸如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之间的互相交流和相互任职等方式,发展一批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代表委员们认为,创新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比拼。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究员张璐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倍感振奋。“让科研工作在更宽松的环境下从事工作,这对科研人员是件好事。”她认为,用论文、资金等条条框框约束科研工作者,偏离了做科研的本心。只有全社会营造更好的重视人才的氛围,科研工作者才能充分地发光发热。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郑兰荪认为,福建要实现超越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培育、引进固然重要,让人才“干得好、留得住”才是根本之策。推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研评价制度改革,鼓励科技工作者主动将研究工作与国家需求相衔接,放心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当务之急。只有推进这项改革,才能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公平的环境、更广阔的平台。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上空铺满了绝美晚霞,你看到了吗?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