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5日上午8点,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开始前,全国人大代表陆续抵达人民大会堂。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基层新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靺鞨绣传承人孙艳玲,身着一身满服现身会场外,格外引人关注。而另一边,全国人大代表、河北蔚县剪纸第三代传人周淑英也带着自己的牡丹剪纸画,准备步入会场。

两位代表作为来自基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结合自身经历,针对备受外界关注的“非遗”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问题,向央广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蔚县剪纸第三代传人周淑英带着自己的剪纸艺术作品,在三八妇女节到来前,提前向全国女性同胞送上祝福。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非遗保护呼声高 但关键得有人传承”

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热”“保护热”席卷而来,而随着“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努力,很多以往逐渐被淡忘的“非遗”文化慢慢浮现在我们眼前……今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就带来一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开发方面的建议。

俗话说,“南有苏绣北有靺鞨绣”,来自黑龙江代表团的孙艳玲身着的满族服饰便属于靺鞨绣。渤海靺鞨绣起源于距今1300年前的渤海国靺鞨刺绣针法,其工艺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年我在传承渤海靺鞨绣刺绣技术基础上,以东北冰雪景观为主题创新发展了渤海靺鞨绣艺术。”孙艳玲边指着自己服饰上做工精细的靺鞨绣边向记者强调说,“非遗”文化要传承,必须先创新。

但如今让孙艳玲更为担忧的是,随着历史变迁,部分地区“非遗”文化逐渐没落,传承人更是难觅,而她现如今掌握的靺鞨绣的精湛手艺,是通过外婆手把手传授的。“‘非遗’保护最大问题是后继无人。”采访中,她一语道破目前我国“非遗”传承中的面临问题,及“非遗”项目保护中存在的些许不足。

“国家应该在‘非遗’保护过程中不断培养民众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意识。”在调研中,让孙艳玲觉得亟待解决的“非遗”传承问题有很多,比如目前有很多地方的非遗保护中心只是临时性的部门,配备的专职人员数额太少,而且大多是兼职,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个别地方存在着重申报轻普查、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她补充说到。

她建议,国家要出台非遗项目具体管理办法。比如,制定关于保护非遗项目的科学管理细则,改变申报成功、资金到手完事大吉的政绩观和利益观,改变文本在书柜睡觉,项目无人问津的现象。

“建议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

和孙艳玲一样,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河北蔚县剪纸第三代传人,周淑英身着一套缝有牡丹刺绣的蓝色外衣,同时还带来了自己的“宝贝”-蔚县牡丹剪纸艺术品,只见其做工精细,清新脱俗。而在她来京的行李箱内中,不少带有剪纸艺术品等画册占满了整个行李箱。但更为关键的是,今年她还带来一份关于《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建议》。

人大代表热议“非遗”传承:建议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蔚县剪纸第三代传人周淑英 摄 央广网记者王晶

作为今年的新代表,周淑英提到,虽然如今我国的“非遗”传承取得不错的成效,但对于“非遗”的保护与发展,部分地区在传承过程中依然面临困境,比如很多青少年接触到的“非遗“文化的机会少之又少。

“其实,现在很多‘00后’甚至‘10’后的孩子们对剪纸等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很感兴趣,国内学校开展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应多提供接地气的内容。”在她看来,非遗项目能够进入大中小学生教学课程体系的这种形式,是传承“非遗”文化最好、最直接的途径。

采访间隙,她还向记者展示她所传承的蔚县剪纸的制作过程。“它是用薄薄的白纸,再用十分小巧的雕刀刻下来,再点染上鲜艳的颜色,以此成品。”周淑英介绍说,早在2006年5月,蔚县剪纸以剪纸项首位的身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10月,蔚县剪纸又名列中国剪纸之首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她认为,类似于蔚县剪纸一样的“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一定要将老前辈留下的宝贵遗产很好地传承下去,并且每个人都有这种责任将其进行更好的创新。

周淑英出生于河北蔚县剪纸世家,是目前蔚县剪纸仅有的两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根据文化部的统计,截至2015年1月底,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已有235人离世,在世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占到50%以上。

“我们不能停留在‘非遗热’的表象上,还要究其背后折射出的一些问题。”她谈到,现在很多年轻人相对浮躁,但作为非遗传承人会很辛苦,身上必须要有韧性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将‘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午,造福于子孙后代。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