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政策解读·聚焦省委一号文件

海峡网3月26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未来的乡村什么样?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为结合我省实际贯彻落实,日前,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为新时代福建乡村振兴把方向、谋思路、立目标、明任务。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在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立足福建实际,突出了福建特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华康介绍,省委一号文件分4个板块、12个部分、46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眼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措施、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作出全面部署。从文件的内容上,体现了“新、先、特、实”的特点。

“新”:落实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黄华康表示,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是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首个“三农”工作政策文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管全面、管长远,有许多创新的思路和举措。

新思想。文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贯穿到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新站位。文件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紧紧围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总量赶超的要求,提出了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文件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谋划我省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

新动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为乡村发展增添强劲的动力。文件围绕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提出了许多创新性举措和政策。比如,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提出加快培育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主体,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在农业科技创新上,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推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开展联合育种攻关;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创新培育模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又比如,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明确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明确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到2020年全省有经营性资产的村镇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等。这些改革举措,将进一步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三个优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其中之一,这充分体现‘三农’在全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位置。”黄华康说,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并强化领导体制、责任落实机制,确保真正体现“优先”的要求。

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省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首先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文件明确,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注重选派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进入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确保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贫血”。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比如,在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方面,文件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部署了许多重大改革任务,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在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的前提下,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要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使农村闲置农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载体。比如,在强化人才支撑方面,继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吸引更多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支持乡村建设,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创新,汇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需要真金白银投入,钱从哪里来?文件指出了三方面途径:一是财政投入,文件提出要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二是金融信贷,文件要求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还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并在贷款利率、额度、手续等方面给予差别化政策优惠。三是社会资本,文件强调要建立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通过股权债权融资、设立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地方政府债券等多种措施,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

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其中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文件强调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提高农村医疗、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近年来,各级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每年都确定一大批为民办实事项目,文件对一批民生项目都确定了具体的目标。

黄华康说,为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到位,文件还强调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这是从组织措施上,进一步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和分工,也是坚持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重要体现。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年终盘点:过去这一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