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刘尚君)无法弥补的遗憾是,直到外公去世,茸芭莘那却还没来得及为他做任何事,比如:把普米族文化完整的传承下去,犹如朗朗上口为世人传唱千古的诗词歌谣,深远持久且生生不息。

普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和丽江等地区,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普米族有4万人口。茸芭莘那的外公是掌握普米族文化的杰出代表。

儿时的傍晚,族人升起篝火,茸芭莘那躺在外公的膝边,听他唱普米族的古歌、讲民间的谚语故事。火塘映红了脸庞,外公长长的烟锅吐着烟,袅袅萦绕,氤氲了她的整个童年。

这些带有普米族符号的文化基因就是这样以最传统的、最自然的方式一点一滴渗透到茸芭莘那的血液和灵魂中。也是唱着外公口耳相传的歌曲,她一点点走到了今天。

1995年,茸芭莘那考入云南艺术学校,毕业后进入怒江州民族歌舞团,成为一名独唱演员;

2006年,她一举获得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唱法组铜奖;

茸芭莘那回忆,那时村里还收不到中央三套,村里的年轻人坐着手扶拖拉机到镇上,在旅店住了三天观看自己的比赛,再将获奖的消息传回村里,全村的父老乡亲沸腾了,家家户户拿出普米族酿的苏哩玛酒,欢畅到不醉不归。

茸芭莘那:文化之脉 青年当传承

全国政协委员、普米族青年歌唱家茸芭莘那深情讲述文化传承故事。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陈馨怡摄

比赛结束后,外公给茸芭莘那打来电话,说:“你唱着普米族的歌,把全国人民的花环都戴到头上了,我的孙女能干!”

虽然茸芭莘那唱着普米族古歌走出大山,但是年轻的她并没有意识到要站在国家高度去思考“文化传承”,所以还没来得及把外公的口述史记录下来,外公便去世了。

这件事情极大触动了茸芭莘那,也给予她动力,决心要一生致力于包括普米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随后,茸芭莘那吟唱着普米族民歌走向更远。2013年3月,她随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俄罗斯,在中俄两国元首出席的晚会上,以女声独唱形式在克里姆林宫《美丽中国》的演出中演绎代表作《怒江大小调》。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代表,站在世界舞台,茸芭莘那回首来时的路,除了骄傲,更多是一种由心而发的浓烈共鸣,“我是在民族文化的滋养中成长的,离家越远,走的地方越多,就越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与伟大。”

因此,在连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茸芭莘那大力呼吁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抢救。今年两会,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她惊艳开嗓,以一首高亢辽阔的普米族民歌歌颂伟大新时代,并向中外媒体分享了建议通过国家层面加大力度重视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尽快开展典藏工作的联名提案。

茸芭莘那介绍,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 人口数量低于3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28个,占据56个民族总数的一半。“这些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大多是通过口耳相传来传递文化的,没有文字记载。”她坦言,分散在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正流失掉一批批本民族年轻的自然传承人,他们的离开直接导致了文化传承的断代现象,包括语言文化的消失、传统习俗的消亡、手工技艺的失传等。她呼吁,保护和传承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对于保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分布于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众多精彩绝伦的非遗被挖掘和关注。茸芭莘那介绍,为了留住普米族的文化之根,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普米族当地县区特别组织成立了非遗传承中心,也有更多的族人愿意站出来向年轻人教授普米族传统文化。如今,茸芭莘那76岁的大舅已经在邻村培养了40余个年轻的普米族文化传承人。

“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它凝结了祖辈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智慧,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下去。”近日,在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和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开展的“贯彻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全国青少年VR短视频大赛启动仪式上,茸芭莘那作为特邀嘉宾参与活动,并向广大青少年发起倡议:从我做起,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

她希望,广大青年朋友们能走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到欠发达的地方去,运用VR、短视频等具有时代特点的创新手段,为文化插上传播的翅膀,使广大受众能够更立体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全社会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传承中来,从唱一曲歌,到尝试一门技艺,亦或是将其作为为之奋斗拼搏的事业,共同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茸芭莘那表示,培养年轻人的文化自觉,先要热爱我们的文化,才能更自信地站在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赵睿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普米族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性价比更高了!华为Mate X3官翻版降至7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