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武平:百年“梁山”,静待花开

重修后的梁山书院重新开馆。

历经百年沧桑的武平梁山书院,不仅承载着悠久的耕读文化传统,更深深镌刻着当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在武平留下的红色印记。

近年来,武平县着力开展对梁山书院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工作。3月30日,梁山书院经过精心修缮,重新开馆,这也标志着占地2.3万平方米的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建设迈入新阶段。

百年书院,镌刻红色印记

梁山书院坐落于武平县平川镇政协巷,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当时武平知县唐志燮在原“漳南道公馆”废址上募建而成,是当地仅存的一座清末书院。

书院为四合院式,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46平方米,建筑面积485平方米。主体建筑共二进,中轴线自北至南依次为院坪、下厅、前天井、正厅、后天井、后厅,天井两侧回廊,石埕两侧各带一组厢房,西侧有门厅,主楼两侧各带一组横屋。八字门楼,飞檐翘角,气势磅礴,凹嵌楷书题刻,时任知事唐志燮款署“梁山书院”“光绪丙戌夏月”。

据介绍,这里曾是红四军前敌委员会驻地、毛泽东同志的旧居。2014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项目,并列入《2011—2015年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建设项目;去年1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修旧如旧”,古建焕生机

“以前这里很破旧,没什么人来,现在变化太大了,人渐渐多了,成了大家休闲娱乐与学习的好去处。”62岁的兴南村村民兰佳忠抱着3岁的孙子在书院散步,这些年,他亲眼见证了书院由破败到繁华的转变。

此前,由于年久失修,梁山书院古建筑破损严重,出现墙体开裂、瓦片脱落、屋面漏水等现象,甚至部分墙体一度面临倒塌的危险,亟待保护和修缮。对此,武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筹措资金并组织有关力量对其进行重修。2016年6月,总投资1605万元的梁山书院保护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全面开工,该项目包括“文物主体修缮”和“周边配套”两部分。

“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延续书院的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武平县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钟华君介绍,文物主体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书院总面积为1587.1平方米的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包括正厅、天井、后厅、天井两侧回廊、石埕两侧厢房等,同时配套书院广场建设、停车场、周边民居道路改善和安防消防系统等。

3月30日,梁山书院经过精心修缮后正式开馆。重修后的梁山书院展陈含书院红色版块、书院版块和武平非遗文化版块等。“这座百年书院在各方的努力下,如今重焕生机,对于推动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武平的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武平县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管理中心主任李凤英告诉记者,项目建设以保护和利用并举,未来将把书院办成面向社会的红色文化、国学传统和客家文化的传承载体,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以及面向全县青少年的国学教育基地和区域性国学交流中心。

“一核两翼”,打造文化街区

武平县文体广新局局长舒健介绍,梁山书院为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一核两翼、三区九点”规划建设的核心项目。项目规划以“兴贤坊”项目建设为纽带,将连结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使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得以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其“一核两翼、三区九点”的总体布局融入了“历史源流、崇文传统、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清代武平客家建筑古色古香的风貌特征,并集合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国学教育、休闲娱乐”的功能,是武平县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街区。

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一核两翼、三区九点”规划建设项目已于今年3月举行开工仪式,目前部分项目已在施工建设中,主体工程预计将于2019年完工,到2020年全面开放。

“从2017年起,武平计划推进以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等项目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九大工程’,旨在持续增强武平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促进文旅融合、实现全域旅游。”舒健告诉记者,梁山书院是打造知名文化的平台,是凝聚“武平精神”“武平价值”“武平力量”的有效载体。武平每年实施一批文化项目,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到2025年将基本形成全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让具有武平特色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品牌更加响亮,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根基更为坚实,传统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为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注入软动力。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AI助力!我国科学家研究催化理论获重大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