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田粮艺传承人潘德贵正细心地制作粮食画作品《春耕》。 杨勇 摄
中新网绵阳4月9日电 (杨勇 董媛媛 杨海燕)黍子、谷子、红豆、蔬菜种子……这些人们常见的五谷杂粮,也是生活中必需品,却被四川省绵阳市丰谷镇的潘德贵制作成一幅幅被赋予吉祥喜庆内涵的图文。
潘德贵将收集的种子存放在玻璃瓶中。 杨勇 摄
今年60岁的潘德贵是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鑫田粮艺传承人。鑫田粮艺年代久远,传承于民间,是川西北地区典型的乡土文化,纯手工技艺。以五谷杂粮和自然界的各种种子为材料,利用自然颜色、自然形状,通过构图、线条明暗、粘贴、镶嵌等传统技法,最终制作以吉祥、喜庆的图饰、文字以及人们生产、生活场景为内容的作品。
走进潘德贵的工作室,只见用五谷杂粮制作的吉祥文字、人物画、农耕文化生活画……应有尽有。“从最开始接触粮艺,至今已有30多年。”潘德贵介绍说,他的爷爷和二叔是粮食作画的高手,耳濡目染下,自己也喜欢上粮食作画。“上世纪80年代初,退伍后就来到涪城区丰谷粮站工作,但由于当时粮食十分紧缺,只能作一些简单的图画、文字等。”
2000年,潘德贵自费成立了“鑫田粮艺创作室”,并寻访了许多民间工艺大师。“为丰富制作材料,我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地搜集大量的五谷杂粮和种子。”潘德贵说,收集的种子需要进行整体除杂、药物处理、杀毒、去虫卵等多道工序,存放玻璃瓶中,现已收集了3000多种品种。“争取能收集到上万种品种,可以创作出更多更新颖的作品。”
据潘德贵介绍,自2010年起,鑫田粮艺曾连续三年受邀到新加坡参展。其中,代表作品《农耕图》在国内参展上获奖。
尽管鑫田粮艺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和其它民间技艺一样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和高科技的冲击,生存空间日益减少,传承和发展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由红豆、谷子、黍子、蔬菜种子制作的“福”字。 杨勇 摄
“粮艺作画人工成本高,是一件重复、枯燥的纯手工活,需要有足够的耐性和悟性。”潘德贵介绍说,完成一副作品,简单的需要四、五种种子,多的上百种,现在有5名徒弟,跟随他学习最长的人坚持了13年,“师徒间只能口传心授,更多时候需要徒弟自己领悟出来。”
为了让更多人喜欢粮艺作画、了解粮艺作画,潘德贵带着传统手工技艺走进校园,定期在绵阳外国语实验小学授课,领着学生们制作他们感兴趣的图案、文字等,同时向学生们讲授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故事。
“每幅作品都像是自己的孩子,无论再困难,我都会把这门手工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鑫田粮艺。”潘德贵如是说。
责任编辑:赵睿
- 别扔!这些食物这一部位都是潜藏的营养宝库2017-09-21
-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
绵阳非遗传承人用五谷杂粮绘出多彩世界2018-04-12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