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一颗传承心 刀刀见真功

——记甘肃省级非遗项目甘谷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王勇

非遗项目甘谷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王勇:一颗传承心刀刀见真功

王勇专注创作

王勇是个勤劳朴实、低调含蓄的人,这大概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1971年,王勇出生在甘肃省甘谷县六峰镇在城王村,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却极喜欢画画,他虽然画技平平,甚至一生都没有画出一幅自己满意的画,但在艰难清苦的岁月里,却能为自己的生命多一丝慰藉,更在年幼的王勇心中种下一颗画家梦的种子。

然而,在很长时间内,因家庭困难、经济拮据,王勇的画家梦终难圆。15岁时,迫于生计,上高中不久的王勇不得不辍学回家,早早挑起生活的重担。王勇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到外地去打工,而是选择在本地学木匠。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富起来的农民开始修房造屋,添置家具,泥水匠、木匠在农村十分抢手。几年下来,王勇凭借勤奋和努力,很快让家庭富裕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土木结构的房屋逐渐被砖混结构代替,手工家具逐渐被机制家具代替,木匠行业生意逐渐萧条。1993年,一个偶然机会,王勇结识了甘谷华夏古建筑艺术公司的木雕艺人何遂保,何遂保为他打开了一扇木雕世界的大门,古老神奇的木雕艺术深深地震撼了他,那些他曾经认为只能做桌椅门窗的木头,竟然还能雕刻出精美的花鸟、走兽、风景、人物,木雕作品的立体之美、工艺之巧令他陶醉,他深深地爱上了木雕艺术。于是,王勇拜何遂保为师,并阅读了许多绘画、木雕方面的书。他一笔一笔地学,一刀一刀地练,雕琢木头,也雕琢心境。在师傅的指点下,勤奋努力的王勇逐步掌握了甘谷传统木雕的技法,开始了自己的木雕生涯。

1994年,不甘平庸的王勇到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县学习南方木雕技艺。由于勤奋好学、朴实厚道,加之彩绘、雕刻、木工样样精通,他被福州东方古建公司选中,赴马来西亚新山市修复柔佛古庙。柔佛古庙是马来西亚一座有名的寺庙,已有100余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马来西亚两年多的时间里,王勇全身心投入工作,虽然辛苦,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人生阅历,他的木雕技艺也更加精湛,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同行的赞许。

从马来西亚回国后,艺术视野更加广阔的王勇矢志将甘谷木雕艺术传承创新、发扬光大。为了熟练掌握甘谷木雕艺术的精髓,此后10多年间,王勇几乎走遍甘谷及周边区县著名的寺庙和重要建筑,虚心请教每一位木雕艺人,他的木雕技艺也日益精进。无论是普通的松木、柏木、梨木、桦木、核桃木,还是檀香木、黄花梨木、金丝楠木等名贵木料,王勇都能根据其形状、纹理、色泽因材施技,精心设计和雕琢。这些年,王勇创作了大量传统文化题材作品,无论佛陀观音还是弥勒罗汉,他总能以娴熟技法和富于个性的雕塑语言抒写、刻画,或率真拙朴,或粗放明快,或严谨细微,或简约大气,形神兼备,妙趣横生,给人亲切、祥和、疏朗之感。也许正是这种内在的艺术精神和美好追求使然,当地许多著名庙宇请他去雕刻,他的木雕作品也行销山西、江西、广东、浙江、山东等20多个省市。技艺精熟,王勇渐有名气,他精心雕琢的作品多次参展相关知名展会并获奖。2011年11月,甘谷木雕被列入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勇成为甘谷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甘谷木雕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着改变,古老技艺传承发展面临困难。其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雕刻、机械雕刻迅速崛起,大有取代手工雕刻之势。“机械雕刻,只要在电脑上输入图样,机器就自动雕刻出来了,连人都不需要,而且每一件都很精致。”王勇感慨地说。然而,他依然坚守阵地,并且不遗余力地培养新人,希望甘谷木雕艺术能够得到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多年来,王勇接收了10多个徒弟,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目前已有多名木雕艺人在他手下学有所成,并自立门户走南闯北发展。王勇坚信,满满承载文化内涵、美好回忆和情感的手工雕品,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王 琪)

责任编辑:赵睿

相关阅读
关键词: 甘谷木雕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