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老手艺人李树奎所制蜡果。(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4月17日电(艾庆龙)4月兰州的清晨,45岁的手艺人周晶早早就来到办公室,拿起桌子上的颜色红润的“苹果”,爱不释手地研究着。他打开柜子又拿出一颗苹果,仔细和前者对比着。
“所制‘苹果’距离‘乱真’效果还差一点距离。”周晶皱着眉头说,其中一个苹果是用蜡做成的,为求蜡果“以假乱真”,他已经研究了18年。
蜡果是以蜡为主要原料,经制模、翻制、修饰等工序制作而成的水果、蔬菜模型。因其模型的逼真度,蜡果还一度成为珍贵的家用装饰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面上新鲜水果不断增多,蜡果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周晶表示,在科研教学领域,蜡果由于良好的可塑性,经过翻制着色后,能够逼真反映出标本的原始形态,可以克服水果、蔬菜的季节性弊端,无论何时都能提供标本用于研究,时至如今,依旧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周晶正在给大学生们讲解蜡果制作技巧。(资料图) 钟欣 摄
毕业于美术专业的周晶1991年进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要负责成果技术展览宣传工作,得益于工作的便利性,他接触到了蜡果。周晶说,第一次接触时,光顾感叹它的精美和逼真,也没有想过自己会钻研它。
2000年,周晶无意中得知,随着老艺人们的相继离世,蜡果处于后继无人的没落状态,急需传承保护。出于好奇和保护传统技艺,周晶开始搜集材料、学习蜡果技艺。“没有那么简单,前几次的蜡果,软化严重,温度超10℃就开始融化。”他说。
周晶开始向各位手艺人请教学习,他接触到“熔点”“软化点”等遗漏的知识点,但他同时也发现了一个致命的缺点,手艺人们也不能完全再现传统蜡果技艺,所制蜡果有优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熔点,使其在20℃至30℃仍能保持原样。”周晶指着一个蜡果说,“解决软化点最好的方法便是更换制作材料。”
周晶从堆如山的资料里,发现有一种川白蜡,自己从未关注过。周晶介绍,川白蜡熔点80℃~85℃,质硬而脆,性质稳定。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川白蜡有助于提高蜡果的熔点和硬度,“还因其有白色结晶物的特征,十分有利于蜡果的颜色调配。”
周晶根据仅有的文字材料和众人的建议,按照一定比例将石膏、石蜡、蜂蜡、川白蜡、硬脂酸、聚乙烯、松香等材料融合,经过近5年的实验,终于再现了传统蜡果制作技巧。
“蜡果制作工序多、技艺复杂,只能以纯手工的方式完成,不经过系统的学习很难掌握。”周晶看着整齐摆放在桌子上的蜡果说,传统技艺不能再消失,群体传承才是保护和传承蜡果技术的出路。
目前,周晶已经联合多位蜡果手艺人在高校中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吸引大学生了解传统蜡果技艺。周晶说,下一步将成立蜡果技艺工作室,专门用于教授技艺,以破解传承不兴的问题。
责任编辑:赵睿
- 非遗传承人推动玉雕进校园:年轻手艺人要耐得住寂寞2017-09-25
- 手艺人守老理发店20年:剃个头从几毛涨到8元2016-10-17
-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
2018中国畲乡三月三启幕浙江景宁成欢乐海洋歌2018-04-19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