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六种市井文化 道遍福州伬艺
▲国家第一批、省级第一批
福州伬艺源于唐宋,使用福州方言说唱,吸收了评话的道白、闽剧的表演,雅俗共赏。“伬”是中国古代记谱符号,在福州方言中,被引申为了演奏加唱曲卖艺的俗称。
一曲伬艺千回百转,其源源不断的故事素材要归功于散曲、小令、山歌、小调,传唱戏文唱段和民间故事这六种市井文化。
伬艺表演最大的特色与难点当属变声变角色,要求表演者在说唱过程中不落痕迹地完成角色转换。一个表演者往往要撑起剧中的所有角色。
福州话承载着福州伬艺与闽剧这两朵姐妹花,福州儿女不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忘不了这温暖的乡曲。
7、七字一联 铜落成文
福州诗钟显才气
▲省级第四批非遗
七字成一联,一炷香燃尽铜钱落地,必须诗成。这就是令福州旧时文人乐此不彼的一种游戏 ——诗钟。
诗人在集会写作时利用特制工具焚香限时,在香上系线,下端缀以铜钱,香焚线断,钱落入下面承接铜盘中,发声如钟,便立即收卷,这就是诗钟名字的由来。
沈葆桢、林则徐、陈宝琛、林纾、严复都是诗钟的忠实爱好者。最早的福州诗钟,也正是在他们的组织下诞生的。
福州诗钟代表性传承人、福州三山诗社前社长郭道鉴老先生,今年已经92岁高龄。郭老说,每逢有重大节日,诗钟社就会组织诗钟活动,并且把诗作集结成册。
诗钟写出来的诗,不仅能用来阅读,还能用来吟唱,凡是对仗工整的诗词,用方言吟唱,别具韵味。
8、八井拳术 暗藏神秘点穴功
▲省级第二批
八井拳诞生于罗源松山镇的一个畲族传统名村——八井村内。这套拳最初是为抵御土匪入侵所创,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相传在明成化年间,雷家两兄弟将祖传的盘瓠拳术和南少林功夫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长拳短打特色的拳术及棍术。
八井拳与畲医药相伴而生。在八井村,流行一句俗话:会拳术的武者也会治病。八井拳中最为神秘的招数是点穴功,而畲医药也有相对应的解穴医道。
9、一相抵九工 寿山石雕的极致匠心
▲国家第一批、省级第一批
福州大名鼎鼎的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塑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寿山石的历史,目前最久远的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传统寿山石雕分五个步骤制作: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
寿山石雕是通过削减原材料,循序渐进地将造型“挖掘”出来的,所以在雕刻下刀的时候要求慎之又慎,一旦失手错刀,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时至今日,寿山石雕正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青年雕刻师们也在思考: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沿着前辈开辟的道路走得更远。
10、十全十美 高湖舞龙灯秀出盛世华彩
▲省级第三批
在福州,有很多闹元宵的传统活动,仓山高湖舞龙灯就是其中之一。表演舞龙灯时,一人舞龙珠,另9人各持龙灯一节,“九节一珠”有“十全十美”之意。
福州高湖舞龙灯,自唐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福州高湖有六个自然村,村村都有俗称“把社”的舞龙队。
高湖舞龙灯的舞法,出自皇家派系,与各地民间龙队的舞法有极大差异
在“把社”活动最盛时期,连七、八岁的孩童也以草绳扎成龙,学着大人舞龙嬉戏。场面十分热闹。
远方的客人们,以上十个非遗的故事,是否让你对本次数字峰会的主办城市福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自古以来,文化与科技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核心资源之一,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建设,必将成为数字中国建设最重要和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举措。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数字建设的这条道路上,全国各地的非遗文化能更加绚丽绽放,走得更远,同时也离你更近,呼吸可闻,触手可及。
传承
守艺
希望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民间文化瑰宝
能永远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责任编辑:庄婷婷
- 触碰未来之光 迎接“无人”时代--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侧记2018-04-24
- 数字中国建设为世界提供学习样本2018-04-24
- 福州:老人眼中的数字中国2018-04-24
- 福州鼓楼区打造数字中国基层实践生动样本2018-04-24
- 中国电信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成绩斐然2018-04-22
- 数字中国“数”说非遗 —— 福州的1到102018-04-22
- 海峡会展明天还是要去的 说不定就遇上马云、马化腾、刘强东、周鸿祎了呢?2018-04-21
- 福建:拥抱数字化2018-04-12
- 国新办就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2018-03-22
-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
探访四川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2018-04-24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