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旅游部在遗产日前后将集中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5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发布。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大幕拉开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介绍活动情况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发布了遗产日非遗活动的主题、口号和重点内容,介绍了遗产日非遗活动的特点,宣布正式启动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徐恒秋介绍了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的有关情况。

今年遗产日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届时,将有包括全国非遗曲艺周、非遗公开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在内的3700多项活动同步开展,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国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成果,提高全民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据介绍,全国非遗曲艺周作为今年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将于6月8日至14日在天津市举办。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127个大项,涉及193个保护单位、151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此次活动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将所有曲艺类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进行集中展演,不仅为曲艺界的传承人搭建了展现魅力、切磋交流的平台,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而且也是对于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情况的一次集中检阅和评估;展演之余举办跨非遗门类的交流调研活动,有利于激发曲艺类非遗传承人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多反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作品。期间,将在天津市群星剧院和天津市河西区文化中心连续举办20场系列演出,每场演出都安排了配套的专家点评、学术交流活动,并将组织100余场曲艺进社区(村)、企业、校园、军营活动。另外,还将召开总结座谈会,对全国非遗曲艺周进行学术总结,对提升曲艺项目保护传承水平进行研讨。

遗产日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还支持举办非遗公开课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非遗公开课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图书馆共同推出,结合专家讲授、非遗展演、嘉宾体验,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什么是“非遗”?为什么要保护“非遗”?“非遗”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非遗”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非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集中展示近年来社会记录和抢救性记录方面的成果。本届影像展力图通过对近年来非遗纪录影像作品的汇集、展映和研讨,提高非遗的可见度,让更多的人通过较高水准的非遗纪录影像作品,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

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将继续由文化和旅游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期间举办屈原故里端午祭、端午习俗展和端午龙舟赛等活动,还将在宜昌市开展“端午屈乡·爱上宜昌”主题旅游活动,推出主题游线路产品,组织屈原故里传统端午习俗传承体验游活动。让游客体验包粽子、挂艾叶、扎香包、制作涂抹雄黄酒等传统端午习俗,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6月8日下午,将在天津市举办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及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座谈活动。经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重点向代表性传承人倾斜,向基层单位和一线工作者倾斜,经过严格筛选、评审,并按规定进行了“两审三公示”,评选出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1082人。我们将邀请部分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代表、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座谈交流。

此外,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指导下,各相关单位都将组织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如: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将继续举办“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活动;国家图书馆继续举办“非遗讲座月”活动;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将开展“把遗产交给未来·良辰美景2018非遗演出季”活动。各地也将组织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今年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系列文件精神,深化非遗保护理念。今年的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面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及非遗知识,推动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深化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

二是紧紧围绕非遗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参与性、互动性,促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在全国广泛开展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贴近民众,老百姓喜闻乐见,非遗走进校园、进入社区,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创新活动形式,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比如,全国非遗曲艺周,系近年来首次将所有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集中会演、交流、研讨,是分类保护理念深入推进的具体措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也是首次遴选优秀非遗影像作品进行集中展映,有利于发动更多社会力量通过影像纪录的方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