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获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对众多遗址展开大规模考古研究,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五千年文明绝非虚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

发布会现场

据了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从2001年正式提出至今,已经实施了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

五千年文明绝非虚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

“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探源工程实施期间,调动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项学术资源,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深度发掘了不同学科的潜力。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先,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五千年文明绝非虚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

其次,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基于90年来中国田野考古学成果的科学总结,经过多学科联合攻关研究,探源工程研究团队从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中心城市和强制性权力等方面,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

再者,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了总体认识。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五千年文明绝非虚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

石峁遗址发现4000年前口弦琴 为国内最早弦乐器

探源研究表明,多元一体文化现象背后的各地方社会,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经济内容、社会运作机制以及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也呈现出多元格局,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

五千年文明绝非虚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

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技术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被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

中华文明在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兼容革新能力,成为其长期生长的起点,从中孕育出的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

延伸阅读

距今3700年左右,经过新砦期文化的酝酿,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横空出世。位于洛阳东郊的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后期的都城。在该遗址的中部,发现了内有多座宫殿的宫城。

在与此宫城仅一路之隔的区域发现的另一个围墙围绕的区域内,发现了制作铜器和绿松石等高等级物品的作坊,生产的铜器非常精致,仅在较高等级的墓葬中随葬。表明这些高等级物品的生产已经被王权所控制,成为表明持有者等级身份的象征物——礼器。此时,中国的青铜文明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五千年文明绝非虚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

乳钉纹铜爵  二里头遗址出土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