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北管传承人庄炳文(中)在公益培训班给孩子们上课。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在泉州市泉港区的街坊和非遗传习所,都有不少学生在认真学习一种流传于当地的古老而特殊的音乐——北管。
北管,是流传于泉港区的一种传统民间丝竹音乐,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泉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近年来,泉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北管,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校互动、学研结合”的保护、传承形态。2014年,泉港区获评“中国北管音乐文化之乡”,北管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成为泉港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大特色品牌。
“天子传音”,独特的民间音乐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或曲仔,素有“天子传音”的美誉,与台湾中部的北管、琉球乐及东南亚北管同属一个乐种。北管音乐源自北方明清江淮小调及江南丝竹乐,传至泉港民间后融入闽南音乐和与之交界的莆仙音乐,既保留了江淮民间音乐明朗幽雅之风,又糅进了闽南及莆仙戏曲音乐柔婉秀丽的元素,兼有遒劲、朴实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北管音乐。数百年来,经民间艺人的一代代传唱,逐步形成了“南腔北调,优化组合”独特的民间音乐。
北管在泉港广为流传,纪念庆典、婚喜、寿喜、祭祀等活动,北管都能助兴、烘托气氛,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是北管最流行的时期,声名远播至东南亚等地。但此后由于历史原因,北管乐器和传抄的谱册流失较多,北管在泉港濒临失传。改革开放后,一批热爱北管的有识之士对其进行抢救、挖掘、整理,北管很快得以恢复生机。
1986年,惠安县(泉港当时隶属惠安县)成立了北管音乐工作室,组织音乐工作者采集资料,编印了《北管选编》7集。工作室成员林国春用9年时间下乡采集北管曲谱资料200多首,先后编撰《国家级文化遗产·福建卷泉州北管》《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福建卷惠安北管》和泉州市分卷、《泉港人文丛书·北管音乐》《闽台北管丛书·泉州北管工尺谱》《北管音乐教程》《北管教学教师用书》等七本书籍。
1995年后,北管跨入保护、继承和弘扬阶段。泉港区文化馆馆长黄嘉辉在校学习期间结识北管,在返乡任教的业余时间开始了对北管20多年的采集和研究工作。其中对两岸北管渊源的探寻,不仅圆了黄嘉辉去台湾交流北管的梦想,也让他欣喜地看到,北管正在成为泉州文化交流的新名片。
2004年,北管被文化部列入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项目之一,2006年成立了泉港区北管协会和区北管乐团。此后,北管的职业队、曲艺队、职业剧团、乐社乐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政府主导,保护传承双发力
“北管能在一个地域被广泛接受,成为当地百姓热爱的音乐是很难得的。”黄嘉辉说。
2014年12月,泉港区将北管保护传承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从组织领导、资金扶持和物质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于是,北管少年班、中青年班、军营班、老年班、大专班等纷纷开办。
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在泉港专门开设了北管艺术与实践基地,在师资、信息、学术、资源等方面给予帮助。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在泉州艺校开办了音乐表演(北管方向)五年制高职大专班,北管这一国家非遗在院地联姻互动的新平台上得到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泉港北管的挖掘传承有了显著的成效。
庄明加是山腰北管乐团副团长,14岁开始学习北管的他,几十年长期从事北管艺术活动,他先后在多个培训基地教传北管演奏技艺,培训上百名学员,并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泉州北管代表性传承人。
“传统作坊式、师带徒的个体性传承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北管人才青黄不接,不利于传承发展。”庄明加说。近年来,泉港大力支持群众性传承,在7个镇(街道)成立10个传承建设基地,每年传习500人次以上。
为做到薪火相传,2003年以来,泉港在庄重文实验小学、山腰中心小学、泉港二中等11所中小学设立北管传承基地,多所学校不但编写教材、编入课程、安排课时,而且在传承中创新,巧妙地把舞蹈、曲艺等其他音乐形式加入北管音乐,使北管音乐更加富有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
此外,自2015年暑假起,该区持续开展北管公益传承培训班,聘请非遗传承人进行教学,所有学员免费学习北管音乐,每年可传承300人次以上。
近年来,泉港区通过走“政府主导、民间自发、村校互动、学研结合”之路,使北管得到了合理有效的保护。下一步,该区将按照学生年龄层次编制相应教材,并提供更多机会让孩子们走上舞台。未来,还将举办音乐教师北管培训班、中小学生北管比赛等,多层次、全方位培养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对北管的兴趣和爱好,让北管在泉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样式创新,让北管演绎新生活
当前,北管的传承发展受到现代文化多样性和外来文化多元性的冲击和挑战。
“各支表演队老调重弹,几乎都是八字形或两排坐唱的形式,重复演奏老曲牌曲谱,形式单调乏味,让年轻人越来越觉得不好看,如果老是这样一成不变的所谓‘传统演唱’形式,北管很难适应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也很难吸引青少年学习北管的志趣。”峰尾镇圭峰北管乐社副社长、市级代表传承人刘宗训对北管的继承和创新隐隐有忧虑。长期以来,北管的表现形式为坐唱演奏,后来虽也加入锣鼓和歌仔戏等元素,但总体表现形式较为单调。
如何激发活力,吹出新意?近年来,泉港北管艺人在北管曲目和表演形式方面不断做出尝试。锦祥北管艺术团团长庄炳文首创的北管鼓乐合奏曲《梅花三弄》以及创作北管配器击乐曲目《六串》《判宗台》等获得成功,赢得观众认可。
闽台北管同源中华古乐,两岸一家共话“天子传音”。“两岸同乐交流是传承保护北管的好办法。”研究探索海峡两岸北管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和合作,对于提升北管文化的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泉港和台湾的北管相关人士就剧本、演绎形式、作曲、情节发展等话题研讨创作北管乐舞《过台湾》。“北管乐舞《过台湾》以泉州北管为音乐基础,通过融合舞蹈、戏剧、歌唱等多种表演形式,表现两岸同名村、同宗亲、同礼乐的文化特质。”该剧编剧陈小平介绍道,该剧在泉港的成功首演,实现了北管从坐唱演奏走向舞台艺术,这也是泉港首部入选福建省文艺发展基金项目的剧目。
近年来,泉港区先后举办了两届海峡两岸北管研讨会、首届“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国文明”研讨会、海峡两岸“三同文化”学术研讨会、“东亚文化之都”泉港文化周北管专场演出等,北管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我们希望北管能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也是北管传承的最终目的所在。”泉港区文体新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刘泽阳 文/图)
责任编辑:赵睿
- 最新情况通报!泉港一充气城堡被掀翻,一名男童不幸遇难…2018-05-30
- 路边晒海带 不卫生又有交通隐患 执法人员劝导养殖户2018-05-21
- 泉港海带路边晒存隐患:疏堵结合治理占道晾晒2018-05-19
- 泉州泉港:鹭鸟伴春耕2018-04-11
- 海国文明的古镇——峰尾2018-03-23
- 泉港发现明代高官墓葬及墓碑 墓道内发现70多颗牙齿2018-03-16
- 泉港:筑产业生态圈 闯兴城富民路2018-01-22
- 截至1月15日 福厦高铁泉港段6处工程开工建设2018-01-18
- 泉港推行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 统一为600元/人/月2018-01-04
- 泉港一男子入室抢劫打伤63岁低保户,现已落网2017-11-21
-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
漳州非遗进校园展演在平和崎岭彭溪小学举行2018-06-15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