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在熙熙攘攘的展会现场,杨永良坐在一台古老的木质织机前,五颜六色的羊毛线在他的手下慢慢延展成花色精美的地毯,他的表演吸引了许多参展商和观众的驻足。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承人杨永良:我织过的地毯可以绕村子一圈

杨永良在自家的院内纺线(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在2018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上,杨永良受邀参加现场编织表演。本次展会吸引了全国31个省区市400多家企业以及印度、伊朗、阿富汗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0家企业参加展会。

56岁的杨永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承人,8岁开始跟父亲学织地毯。“我织过的地毯可以绕村子一圈了”,他说。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承人杨永良:我织过的地毯可以绕村子一圈

杨永良在清洗羊毛线(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镇加牙村有着300多年的织毯历史,村民世代以织毯为生。加牙村编织的地毯色泽艳丽不褪色,质地坚硬而富有弹性,可以使用200年不坏,是地毯中的“佼佼者”。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承人杨永良:我织过的地毯可以绕村子一圈

杨永良在制作藏毯(2014年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姑娘嫁到加牙里,不捻线着干啥哩。”在杨永良的记忆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村有530多户都在织地毯。如今,加牙村的村民们却更愿意选择外出务工,这项传统技艺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曾有段时间,全村只有杨永良家一户在编织地毯。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承人杨永良:我织过的地毯可以绕村子一圈

杨永良在织机前制作藏毯(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2006年,加牙藏族织毯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湟中县文化局投资建立了“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习所”。杨永良招收了几个徒弟,那时客户订单也很多,但最终只有他和妻子守在织机前。

青海举办的每年一届的全国唯一藏毯专业性国际展会却给杨永良带来了新的机遇。加牙村慢慢开始出现了不少从内地甚至国外慕名而来的客商。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承人杨永良:我织过的地毯可以绕村子一圈

杨永良与妻子在自家院内纺线(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为了让自己的地毯适应消费者的喜好,杨永良时常琢磨构思新图案,织一些挂毯、椅子坐垫等。许多来湟中旅游的游客听说他的编织技艺,也会找上门买毯子。

谈起加牙藏族织毯技艺的传承,杨永良有些担忧,“现在没有一个固定传承人,祖辈把这么好的手艺传给了我,我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接班人。”

责任编辑:赵睿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加牙藏族织毯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