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本月初,厦门金莲陞高甲剧团与台湾戏曲学院台湾青年剧团合作的《阿搭嫂》在台北城市舞台上演。这是首次闽台合作,将歌仔戏、客家戏、高甲戏三剧种融为一体同台公演。

【出奇】

《阿搭嫂》是厦门金莲陞高甲剧团的经典剧目,已经上演了12年。不同的是,前12年,《阿搭嫂》是一台纯粹的高甲戏,而此次来台演出的《阿搭嫂》,在原来高甲戏的基础上,融合了歌仔戏和客家戏的表演。来自台湾的主演李文勋告诉记者,这种表现形式在台湾称为“三下锅”。

“毕竟是三个不一样的剧种,要想同台演一个故事,需对原剧做不少修改。”李文勋说,比如有两场戏,讲述的是“浪子回头”“人要有善念”“在监狱里受苦”,这些比较悲情的内容用歌仔戏表达也很合适;而像“逛庙会”“儿子与媳妇”之类的家庭剧桥段,就适合客家戏;而原剧中几场叙述事件需要“爆发力”的戏,用高甲戏来表现就更为对路。

除了剧种之间的配合,对岸观众与剧情之间的磨合也显得尤为重要。李文勋说,原剧中阿搭嫂是一个很爱管闲事的人。为什么会这么爱管闲事?台湾观众可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经过与编剧商量,李文勋在原剧的基础上加了一场“人物回想”的戏,解释了一下她为何守寡。“原来,阿搭嫂老公的死,源自大家的漠不关心,所以在她看来,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这就是她看似爱管闲事的根源。而有了这场戏,台湾观众会看得更明白。”

【融合】

台湾的歌仔戏、客家戏、高甲戏都源自福建,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两岸的传统剧种又走向了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我在台湾接触的高甲戏,从来没想过原来女生也是可以演‘丑’的。”台湾戏曲学院高中部学生林郁玲说,参演《阿搭嫂》,打破了她对女性角色“美”“俏”的看法,亦学习到高甲戏中“丑”的表演技巧。

参加本次《阿搭嫂》演出的台湾年轻演员,三次跨越海峡——首先在厦门学习一些在台湾没有接触过的表演程式,回到台湾排练,最后再去厦门与金莲陞团队合练。两岸艺术教学也进行了一次串联:2017年2月,吴晶晶率团到台湾戏曲学院进行表演教学。今年1月,厦门方面又专门为台湾青年剧团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闽南传统艺术种子培训”冬令营。

“歌仔戏、客家戏、高甲戏,包括京剧,大陆对传统戏剧的态度是坚守,而台湾的教学与表演体系比较随性,他们(对传统戏剧)的态度是开放与改变。”《阿搭嫂》剧作者、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曾学文说,坚守传统,让大陆的传统戏剧无论教学还是表演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所以大陆讲究基本功要非常扎实,而台湾会做一些大胆的创新实验,比如这次“三下锅”,在传统剧目的表演里就很少见。

“本以为会是一项浩大工程,没想到,从剧本、表演、音乐到服饰,所有的磨合比我们预想中的要顺利。”李文勋说,“因为,台湾的客家戏、歌仔戏、高甲戏都来自福建,两岸在

文化上本来就是同根同源的,所以我们沟通起来没有隔阂。”

【态度】

这场“三下锅”试验带给业者很多思考。无论在大陆还是台湾,传统戏剧越来越小众化似乎是一种必然。如今,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从篆书到隶书,后来又有楷书、行书、草书等,如今还有各类花体字,形式变了,但是书法的精神没有变。”曾学文说,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笔法”,对于传统戏剧来说,它也应该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笔法”。

他表示,《阿搭嫂》来台湾演出,这部上演了12年的传统剧竟然受到更多的关注。12年来,它一直以高甲戏存活着,吸引的自然是高甲戏观众居多。这一次,它融合了三种剧,于是三种剧的观众都过来了。他强调,这是给传统文化的一种启示。

传统剧要发展,一定要懂年轻人的心。“比如,传统剧有很多寡妇剧,像阿搭嫂也是位寡妇,如果还在教导观众守寡的意义,那这些剧肯定走不下去。”曾学文认为,真正面对传统的态度,应该是在坚守的同时有所改变。

传统戏剧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精髓值得保留。而在视觉与听觉上进行丰富,可以增强多元化和趣味性。“像《阿搭嫂》,不仅仅是对剧本进行了改编,包括舞台、灯光、音乐都修改了,加入了新的审美元素,吸引更多人来欣赏。但,它在精神上依然是我们的传统戏剧。”曾学文说,面对传统,如果一味地保护,那只是守旧,传统戏剧也要用新时代的眼光来重塑。(记者 李烈)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知名电竞企业遭“跨省执法” 超4亿资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