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内蒙古耄耋非遗传承人曹纳木:保留民族独特风貌

图为非遗传承人曹纳木。 受访者供图 摄

中新网鄂尔多斯7月2日电 题:内蒙古耄耋非遗传承人曹纳木:保留民族独特风貌

“以前的日子是论天过,现在是论秒的,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就是没那么多时间了。”7月2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曹纳木一字一顿地说道。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鄂托克前旗见到曹纳木时,他正忙着整理、翻译鄂尔多斯民歌。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然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

曹纳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

内蒙古耄耋非遗传承人曹纳木:保留民族独特风貌

图为曹纳木(左前一)介绍鄂尔多斯婚礼布偶。 受访者供图 摄

曹纳木与鄂尔多斯婚礼结缘,和他从事鄂尔多斯婚礼主持的父亲有关。在曹纳木的印象里,在六七岁时就参加过一些蒙古族传统婚礼。“当时什么也不懂,只是觉得很有趣,听到有祝颂人在祝颂我也会跟着念。”曹纳木说,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后来他经常在别人的婚礼上“跑腿儿”,这也拉近了他与鄂尔多斯婚礼的距离。

1953年,曹纳木结婚时采用的就是传统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从那时开始,他对鄂尔多斯婚礼礼俗及民间歌曲、舞蹈、祝颂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鄂尔多斯婚礼发源于古代蒙古,形成于蒙元时期。鄂尔多斯婚礼集鄂尔多斯歌舞、饮食、文化、礼仪风俗于一体,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鄂尔多斯地区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仪式程序,并使其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礼仪化、规范化、风俗化和歌舞化的民俗文化现象。2006年5月20日,鄂尔多斯婚礼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更多的人知道鄂尔多斯婚礼、了解婚礼文化并传承下去是曹纳木一生的心愿。“鄂尔多斯婚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能让它中断。”曹纳木如是说。

在曹纳木看来,鄂尔多斯婚礼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结晶,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被广为传颂。

曹纳木告诉记者,鄂尔多斯婚礼一般要持续两至三天,有一套独特而严格的程序,包括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既隆重又热烈,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文化品味。

内蒙古耄耋非遗传承人曹纳木:保留民族独特风貌

图为鄂尔多斯婚礼剧照。 白杨 摄

“以幸福、吉祥、喜庆、热烈的情绪贯穿始终,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自始至终都洋溢着迷人的蒙古族风情,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曹纳木说。

为传承弘扬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促使鄂尔多斯婚礼永远活跃在婚庆舞台上、铭刻在人们记忆中,曹纳木除口传身教外,还执笔写书将其流传后世。他先后编著、出版了与鄂尔多斯婚礼有关的《鄂尔多斯民歌集成》《鄂尔多斯民歌经典》《蒙古族肉食文化》《鄂尔多斯妇女首饰追溯》《鄂尔多斯民间故事》等27部专著,多次获得内蒙古各类成果奖,被誉为“人类灵魂艺术家”。

内蒙古耄耋非遗传承人曹纳木:保留民族独特风貌

图为鄂尔多斯婚礼剧照。 白杨 摄

曹纳木不仅对鄂尔多斯婚礼的所有礼仪进行了系统研究,收集整理了丰富、完整的资料,他还收藏了众多古老的鄂尔多斯婚礼服饰和用具等。为保护、传承和弘扬鄂尔多斯婚礼文化,曹纳木不断授徒育人,培养鄂尔多斯婚礼的继承人。

“我们倡导保留民族独特的风貌,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我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先了解它,才能更深入地喜欢它,有了基本的在文化认同上的继承,才能谈发扬。”曹纳木。(作者 张林虎 武文玲)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