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董李”不封箱 梨园戏韵长

扮演彭员外的林赋赋(中)是剧组里另一名超过70岁的老演员。

“董李”不封箱 梨园戏韵长

董生、李氏、梅香(左起)从首演起搭档至今。

“乍以为国中无男儿,谁知你凛然有正气。刮目重相看,正儒者雄风再继!”上周二,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经典版让全国各地慕名到泉州看戏的人们又度过了一个酣畅淋漓的夜晚。

精妙古雅的剧本和细腻生动的表演,让这部名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戏曲类榜首的新编戏曲作品,得以近三十年来常演不衰。如今,数位主演已年逾古稀,上一次“全体集合”还是2016年10月,因而此番演出前“封箱”一说不胫而走。不过,面对“戏如人生,岁月无情”,主创们体味到的,依旧是情怀、激情与温暖——

抽筋、忘词,他们依然想演

“董生”的情义担当,让头一次现场观看《董生与李氏》的东北姑娘慧慧情不自禁地落泪了。语言不通却能无碍观众欣赏,靠的是浓郁的戏曲韵味、洗练的舞台语言以及演员的精湛技艺。

挥别依依不舍的戏迷,72岁的“董生”龚万里脚步却有些蹒跚。原来,开场音乐刚起,他突然腿抽筋,这台戏是忍痛顶下来的。55岁的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李氏”曾静萍说,龚万里前一天联排“翻墙”时就抽筋了一次。“他这个人总是这样专注,排练都把力气使出来,所以正式演出时有点缓不过来。”当时,众人在幕后一阵忙碌。“丫鬟”们提着灯笼多转了好几个音节,“李氏”才在“梅香”的搀扶下,缓步登台。

“万一台上有什么状况,我们就切光,再向观众说明。琦昌和智峰他们,随时准备顶替出场。”想起那晚的高度临战状态,曾静萍仍心有余悸。扮演“梅香”的吴幼清老人已年过八十,联排时她把第二出的台词都忘了,台位也接不上点,剧组赶忙安排人在台侧提示和接应。然而,演出大幕一开,不论是“80后”的“梅香”,还是“70后”的“董生”与“彭员外”林赋赋,惯性都回来了,风采不减当年。两个多小时的戏,观众浑然不觉,尽数沉浸在丝竹之中。

曾静萍坦言,还没有和老搭档们讨论过“谢幕”的事。“几位老人家每次遇到我,都会问什么时候再演‘董李’。他们那种殷殷的心情,让你真的舍不得把他们从舞台上换掉。”

“歪打正着”的经典

《董生与李氏》的创排始于1992年。彼时,曾静萍尚是福建戏剧界唯一一朵“梅花”。在她有些模糊的记忆中,整个戏“就排了20多天”,不承想后来却演了几百场。但她也记得很清楚,一开始“董生”一角设计为“生”行,但似乎演不出那种诙谐冬烘,有人提议让“丑”行的龚万里试试。“刚排出来不少人问,‘董生’该是这样的吗?”

能给出答案的,唯有时间。编剧王仁杰说,联排之后“众人觉得还可以”,算是“歪打正着”。从福建到上海、北京到巴黎,从曹禺戏剧文学奖到“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再到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和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董李”闯荡国内外剧场,既叫好又叫座,不仅演出了梨园戏的自信,也演出了中国新时期戏曲创演的高峰。

著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傅谨曾撰文指出:“《董生与李氏》是改革开放以来戏曲创作与演出的巅峰之作,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戏曲舞台艺术新作的最高水平……对中华文明及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对梨园戏自身的价值有充分的自信,是《董生与李氏》成功经验中最重要的一点。”

曾静萍说,不只是“董生”与“李氏”,这么多年演下来,剧中每一位演员都和角色分不开了,连小鬼、丫鬟、书童都特别对味。她说,每次上台,剧组都不仅仅是完成一场演出,而是体味一段情感、延续一种情结。

有人说,在剧团,演这个戏被当作信仰来朝拜。一次演出后,剧团收到观众投诉,抱怨灯光师从头到尾跟着唱,坐在后排听不见演员的声音。高度的熟练与默契,让“董李”的演出已臻化境。王仁杰感叹道,前两年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梁谷音来泉州看这戏,评价说“台上的年轻人已经是玩耍的状态,表演非常放松,进入了‘自由王国’”。

还有四位“董生”,很多“李氏”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的作品常意味着无限可能。就在7月24日晚,曾静萍演到“监守自盗”一出,她突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可以拒绝书生的求爱。“很神奇,演了这么多年,形体、心理一直一致,突然发现,脱鞋这一刻,形体上一定要拒绝,这样才更贴合李氏之前的言行举止。”

王仁杰对此表示认同:“她的爱应该留给结局一场。”他感叹,岁月蹉跎,长人见识,使人时有所悟。可以说,跨越梨园戏实验剧团两代人的打磨,历经苏彦硕和卢昂两位导演之手,《董生与李氏》积淀深厚,给了舞台中人“变”和“悟”的时空。

“戏常演常新,好戏要一代代传下去。”曾静萍说,人有谢幕,戏无封箱,就像梨园戏传统剧目的巨擘《陈三五娘》,靠的是一代代艺人的接力、修补和完善。如果老演员逐渐身体吃紧,会考虑一个角色一个角色地轮换,而不是一下子全部退居幕后。等到老演员轮完,现在的年轻演员就要肩负起带领新阵容的重任,这便是梨园团时常隔代搭戏的传承意义。龚万里表示,虽说演一场少一场,但日后有机会、有必要时,比如教学演出或者是带年轻人,他仍旧义不容辞。

眼下,还没有到举牌换人的时候,戏迷可以稍微松口气。据了解,剧团里能演“董生”的,还有77级林苍晓和张纯吉、89级陈琦昌和97级郭智峰一共四位演员,他们的“董生”是四种味道,而“李氏”也着手培养了若干,青春版的“董李”已有三四套人马。曾静萍透露,“董生”一角传承的难处是声腔,因为创作之初是按龚万里的声调来作曲的,他与“李氏”是男女同腔同调,非常少见。以后有人接棒,唱腔需要根据演员的嗓音特点重新谱写。从这个角度讲,若干年后的“董李”,定会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

曲未终,人未散,正期待,下一场。谁说现在,不是“董李”最好的时光?(记者 杨李超/文 通讯员 张婧婧/图)

责任编辑: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