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开幕式现场人山人海,气氛热烈。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婉莹摄
8月11日(农历七月初一),第十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盛大开幕。本届节会以“传承乞巧文化·助推精准脱贫”为主题,全面展示了陇南传承千年的乞巧文化以及其在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沙马拉毅在致辞中表示,西和乞巧节作为一项厚重的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中华女性传统美德和可贵的人文精神。希望通过乞巧女儿节节会的举办,让人们从中感悟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之美好,吸取中华传统美德之精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中国人的心、铸造中国人的魂,引领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兰静指出,西和乞巧习俗充分表达了西和女儿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对光明未来的祝福,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他希望当地在举办乞巧女儿节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的同时,扎实做好乞巧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更大的成绩。
“乞巧女儿们在发展致富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等各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中共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强调,传承乞巧文化,不仅有利于光大中国女性勤劳贤慧、淳朴善良等传统美德,更是树立文化自觉、促进文化自强,凝聚脱贫攻坚强大精神动力的实际举措和努力创造幸福和谐美好明天的现实需要。
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毕淑敏认为,如果说乞巧活动是一所女子的大学堂,那么“巧娘娘”则是一位博士生导师,千百年来教诲女子基本的道德和生活的技能,在她们心中埋下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希望陇南的女性们在乞巧文化的熏陶下,将中华女性传统美德与新时代女性的强大精神境界相结合,再造新时代女儿的辉煌篇章。
据悉,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传于甘肃陇南西和县、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西和乞巧(七夕)”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乞巧活动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到七月初七晚上结束,历经七天八夜。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姑娘们以隆重的仪式,祈求“巧娘娘”赐予聪慧、灵巧和如愿配婚、生活幸福美满。因参加者多为待字闺中的年轻女子,故乞巧节在当地也被称为“女儿节”。
责任编辑:赵睿
-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
甘肃临夏:砖雕产业助力“非遗+扶贫”2018-08-21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