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延禧攻略》自7月19日开播以来,热度口碑持续走高,据于正说这部清宫戏非常“正”,更是将故事情节的部分放在了中国传统工艺上。于正表示自己之前拍的清宫剧虽多,但将东方美学与清廷文化相结合,深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禧攻略》却是第一部。我们重点看看《延禧攻略》剧中呈现的非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缂丝、点翠、珠绣等工艺,服装饰品非常精美。

《延禧攻略》隐藏了多少“非遗”文化

据说剧中的服饰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小到“小两把头” 发型、“一耳三钳”、绛唇妆,大到服装设计、场景道具的陈设等,都力求贴近史实。不仅如此,他们还根据每个人物,提炼出了各个角色的性格色彩,并贯穿于道具、服装细节之中。

最为惊艳的,还是人物的衣物和打扮上。《延禧攻略》作为一部高度还原的清宫剧,为打磨该剧所符合的“历史原貌”,无论是质感高级的服装还是精美细巧的饰品,都是走访民间,邀请传统匠人手工制作而成的,还专门找来了曾在故宫担任文物修复工作的绣娘,为剧组缝制衣服。

在《延禧攻略》中,通过手工匠人复制还原的点翠、烧蓝、通草、绒花等手工艺饰品,在一般的古装戏中很少出现,但却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清宫中的妃子们青睐的饰物。

《延禧攻略》隐藏了多少“非遗”文化

刺绣、缂丝

《延禧攻略》隐藏了多少“非遗”文化

剧中服饰上,大量融入了中国古法刺绣元素,包含缂丝、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等多种刺绣工艺。除刺绣的运用外,剧组还根据人物性格用心地为剧中的每位娘娘设计了不同图案的缂丝团扇,缂丝工艺是中国丝织工艺中的顶级艺术,拥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有着 “织中之圣”的美誉,可见用心。

绒 花

《延禧攻略》隐藏了多少“非遗”文化

秦岚饰演的富察皇后,历史记载富察皇后提倡勤俭,不饰金雀钗玉搔头,只以通草绒花点缀。所以剧中,皇后清新素雅,也没有夸张的头饰。

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唐代即为贡品。清末民初流入民间,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际逢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 翠

《延禧攻略》隐藏了多少“非遗”文化

在众多金银首饰中,运用点翠工艺装点的饰品最为精巧秀丽。

翠最早见于汉魏时期,明清时期广为流行,于乾隆年间工艺达到顶峰,多见于宫廷权贵之家。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晚清到民国仍然流行后因全面抗战爆发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鸟羽毛属于有机物,一百年左右便会褪色。这种技法呈现的效果虽然美得让人窒息,但据说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之鲜艳华丽,病死的翠鸟羽毛一般还不能制作好的首饰。因此,即使制一朵头花也要牺牲很多只美妙的小生灵。

耳饰:一耳三钳

《延禧攻略》隐藏了多少“非遗”文化

剧中特别让人想点赞的地方就是“一耳戴三钳”。满族旧俗,女孩儿出生后,一耳穿三孔,戴三钳,称为“一耳三钳”。富者用金、银、翠、玉为质,贫者以铜圈充之。清代宫廷后妃及民间女皆此妆束。

根据史料记载,在乾隆四十年选秀女时,规定了每个满洲妇女都必须要在每只耳朵上面扎三个孔,戴上三只耳环。所以在过去的满洲贵妇的画像上,她们都是“一耳戴三钳”。

剧中人物的造型,都遵循了清朝满洲宫内的规矩,耳饰上也严格地用了一耳三钳。而所佩戴的耳坠,差异就大了,皇帝的后妃耳坠都是金龙蟒衔东珠各2颗,而且东珠的品质会有差异。皇子福晋,以及贵族夫人的耳坠,则是金云衔珠2颗。

打树花

《延禧攻略》隐藏了多少“非遗”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剧中还看到了传承了500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打树花作为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特色古老节日社火,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

看完女人最爱的珠宝头饰后,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乾隆帝的“家居品味”。

景泰蓝、瓷器、玉雕等可以说是完美复刻了历史上乾隆帝的雍容华贵的审美了。

这部剧处处彰显制作组的用心,让人看了既羡慕后宫妃嫔的锦衣金饰,又嫉妒乾隆帝能揽尽天下美人华器。其实不用羡慕嫉妒,这些您也有机会拥有。

掐丝珐琅

《延禧攻略》隐藏了多少“非遗”文化

掐丝珐琅,中国传统工艺品,又称“景泰蓝”。它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