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中新网9月4日电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笔下的古城绍兴。千百年来,一叶乌篷船泛舟水道之上,留下诗章无数。历经岁月,汩汩桨声载着古越绍兴的千年文脉,正驶入崭新的时代。

古越绍兴书新颜:“文”融城市肌理“城”续千年文脉

改造中的阳明故居。张煜欢 摄

“千百年来,一代一代越国儿女创造了独具魅力的‘越文化’,为华夏文明贡献了大禹文化、阳明文化、书法文化、越剧文化、黄酒文化、师爷文化等璀璨瑰宝。”正如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所言,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文明史源远流长。

文能化人,亦可兴城。近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成为绍兴城市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依托“文创大走廊”,绍兴构筑起“文化与人、文化与产业、文化与城市”三位一体城市创新经济带,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产业格局演变。

在绍兴,文化早已融入城市肌理,兼释着城市的厚重精神与活跃因子。如今,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绍兴,欲续梦千年文脉,重塑文明辉煌,拭亮这张城市的文化“金名片”。

文化与人:古越积淀释放名人效应

在绍兴,得天独厚的人文风光,胜过“山常青,水常白”的越乡秀色。思想家王阳明、书法家王羲之、书画家徐渭、文化家鲁迅、教育家蔡元培……穿梭于绍兴的大街小巷,名人故居总在不经意间出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此感知历史。

“这里是百草园,翻开你们手中的‘鲁迅故里闯关图’,‘摘覆盆子刺破了手’需倒退三步;‘想看五猖会被父亲留在家里背书’则要回到原点哦。”在绍兴的地标性景点鲁迅故里,数十位小学生手捧闯关图兴致勃勃,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

古越绍兴书新颜:“文”融城市肌理“城”续千年文脉

在鲁迅故里“研学游”中,学生们手捧闯关图。 张煜欢 摄

“通过研学游,你会触摸到一个与课本中不一样的‘鲁迅’。”鲁迅故里游客中心副主任赵珊珊表示,鲁迅故里研学游活动分为“进百草课堂”“看风情社戏”“赏祝福大典”以及“听三味早读”四大部分。学生们不仅可以看社戏、赏年俗,还可在新开辟的仿真“三味书屋”穿上长衫,戴上瓜皮帽,体验别具一格的“三味早读”课。

思想家王阳明,也是绍兴“名人文化IP”中一张不可或缺的“金名片”。作为阳明心学重要的传播地,绍兴拥有丰富的阳明遗迹。2018年6月,第二届阳明心学国际高峰论坛在绍兴举行。以此为契机,绍兴大力修缮保护阳明故里等遗址遗迹,复建稽山书院,打造国学传播高地。

“我们将在碧霞池上恢复天泉桥,并重塑阳明铜像,使阳明故居成为一个真正的‘心厅’,让阳明故居更好地重现王阳明生活、讲学等历史场景。”绍兴市文旅集阳明故居项目负责人李骏介绍,阳明故居将与周边的古桥、古街、古巷融为一体,进一步“激活”绍兴文旅融合。

“下一步绍兴有信心利用好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建设以绍兴历史名人为主题的游步道、历史名人文化小广场,植入名人故事、名著元素。”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表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好绍兴历代名人形成的思想精神,继续释放名人效应,弘扬越地文化。”

文化与产业:“文化+”撬开转型密钥

名人思想铸魂,文化产业添翼。在流水泛着历史、石板刻着故事、“遍地都是文化底蕴”的绍兴,如何将文化优势进一步变为产业优势?

2016年,童峰辞去了柯桥区城管队队长职务,这位来自安徽的新绍兴人,搭建了517黄酒商城的电商平台,从事国内品牌黄酒的线上零售。“我的目标就是要将绍兴的黄酒推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不仅要做好黄酒的销售,而且要推介绍兴的黄酒文化。”童峰说,未来还将推出“黄酒频道”,进一步扩大绍兴“酒文化”的影响力。

古越绍兴书新颜:“文”融城市肌理“城”续千年文脉

绍兴黄酒馆,见证文化与产业融合。 张煜欢 摄

如今,“文化+”已成为撬动绍兴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密钥。纺织、黄酒、珍珠、茶叶、青瓷等传统产品是绍兴特有的资源优势,也是文化战略中推进城市“文化新名片”的重要主题。

在传统产业依靠文化实现“转身”的同时,绍兴各地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中也形成了各自特色。如柯桥区形成了以文化制造、影视动漫、民间工艺等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越城区建起了一批个性化十足的文化创意园区;上虞区则全力推进曹娥江文旅产业带建设,开展全流域文旅产业布局,致力打造曹娥江文化客厅、江上花海景观等七大平台。

绍兴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处长吴萍介绍,近5年来绍兴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00多个,完成投资300多亿元,目前该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单位2万多家。

不仅如此,“文化+”理念正融入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如“文化+科技”融合方面,绍兴加大对文化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高端文化设备制造基地,鼓励支持文化消费服务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

“文化+”的融合创新,使绍兴实现制造优势向文化优势提升。据悉,到2020年,绍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要达到千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40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到8%左右。

“打造文化创新引领标杆,要在现有的‘文化围城’中寻求新的突破,肩挑振兴文化产业重任。”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说,未来绍兴力争落户一批国字号产业集聚平台,打造文化资源要素产业转化和文化助推产业改造升级的浙江标杆。

文化与城市:内外兼修重塑古城辉煌

文化名人存载璀璨思想,文化产业迸发无穷活力,究其根本,离不开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古城作为载体。随着城市发展跨入崭新阶段,绍兴文化早已融入城市肌理,在“内”与“外”兼修的步伐中焕发生机。

112年前,嵊州甘霖镇东王村香火堂前,一个草戏台上的演出宣告了中国越剧的诞生。如今,在嵊州城关鹿胎山下,越剧博物馆诉说着百年越剧“梦里江南越韵清,浅斟低唱醉中游”的故事。

古越绍兴书新颜:“文”融城市肌理“城”续千年文脉

嵊州市的越剧博物馆。 张煜欢 摄

“758幅不同时代名人的生活照和剧照、数万件实物,系统地展示了越剧在形成发展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不断改革创新走向繁荣的历程。”越剧博物馆馆长俞伟介绍,如今,嵊州正着力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越剧博物馆,将越剧诞生地等遗迹打造成“五星级”景区,构建一道立体式越剧文化风景线。

戏曲文化是绍兴城市文化的“里子”。如今,绍兴还以振兴越剧的方式推动绍剧、新昌调腔等地方剧种和莲花落、宣卷等地方曲种的复兴,在古城区内布局落地一批可看可听可赏的演艺场所。

作为绍兴古城的一大特色,流动的“水”也是一部“文化大书”。绍兴的水城景观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有2500年前采石遗存的石宕景观,有古运河、古纤道、古桥、海塘等。目前,绍兴正推动古城水城文化景观保护利用,适时启动水城文化景观申遗,拾串起水乡又一文化“遗珠”。

除向内重视文化保护,重现古城辉煌,近年绍兴文化振兴之路还在向“外”延伸。2500多年建城史所形成的璀璨丰富的人文思想、山水交融的城市特色、源远流长的产业品牌等,都为绍兴“文创大走廊”建设带来独特优势。

作为绍兴文化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纽带,“文创大走廊”以萧甬线、古运河、新运河、鉴湖为脉络,以钱清为起点,沿途经过中国轻纺城、兰亭、大禹陵、E游小镇等绍兴城区重要的文化节点,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马卫光表示,重振绍兴辉煌的创新地、国际湾区的战略承载地和中国文化输出的策源地,是绍兴“文创大走廊”的建设目标。对标蓝图,“文创大走廊”将坚持“内生+外引”的产业发展路径,通过文化植入提升产业品质,打造时尚智造、国学文化等五大生长型文创产业价值链群,构建生长型的文创产业发展模式。

如此定位,结合融入浙江“之江文化产业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行动,使得绍兴的“文化+”之路打开了巨大的想象和提升空间。汩汩桨声中,这座千年水乡的文化传奇仍在延续。(柴燕菲 童静宜 张煜欢)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