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读懂高甲戏脸谱的“形”与“色”

黄奕兴介绍高甲戏脸谱

读懂高甲戏脸谱的“形”与“色”

脸谱可帮助观众理解人物和剧情,图为项羽脸谱。

读懂高甲戏脸谱的“形”与“色”

脸谱体现出人物性格、气质、品德等,图为孟良脸谱。

读懂高甲戏脸谱的“形”与“色”

脸谱色彩强烈,既夸张又有象征性。图为赵匡胤脸谱。

读懂高甲戏脸谱的“形”与“色”

脸谱颜色有不同寓意,如黑色表示忠耿正直。图为尉迟恭脸谱。

读懂高甲戏脸谱的“形”与“色”

勾脸时要突出眉宇间的线条和色彩,图为“蝴蝶眉”单雄信脸谱。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美术等多种元素。脸谱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高甲戏是闽南诸剧种中传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泉州,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以“化装游行”方式起源,便决定了高甲戏在妆面化妆上的讲究和造诣。

“以脸识人,以脸识情”,脸谱大多表现不同人物性格与面貌特征,脸谱色彩对比强烈,既夸张又有象征性,用色丰富。

眉头对脸谱表情尤其重要

泉州高甲戏剧团的演员小黄现主演大花,他十几岁进入高甲戏,从武生演起,进而演绎文武老生、二花、大花。戏里戏外,角色随他一起成长,如今他已年过四十。可以说每演出一次,他便要在自己脸上“绘画”,至今他也数不清演多少场了。

小黄对于高甲戏脸谱化妆的流程,早已轻车熟路。首先铺底色三种,嫩肉色、白色、黄色三种颜色调制,可根据自身肤色微调;其次盖粉,在底色的基础上,盖上特制戏剧化妆粉固定妆面;然后,以黑色涂眉毛,胭脂抹脸颊。“眉头一耸,计上心来。”小黄补充道,眉头在脸谱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勾脸时要突出眉宇间的线条和色彩,在能耸动的部位下笔。

尽管流程大体如此,但是高甲戏化妆也有相对个性化的一面。演员脸型的不同、个人喜好因素、所演人物性格特点都将影响到演员的化妆,呈现出的是颜色浓淡差异、细节处的修饰不同等。

灯光下,左手拿着小镜子,右手持着化妆笔在脸上描绘,这样的化妆生活对于任何一名高甲戏演员来说并不陌生,这样的场景几乎成为他们化妆的“样式范例”。“刚来的时候,往往会有前辈帮忙化妆,后来时间长了都能自行化妆。”小黄介绍,演员对着镜子在自己的脸上作画,秉承中国书法与国画的传统,悬臂运笔、提笔、顿笔、丛锋、露锋、转弯抹角、来龙去脉遥相呼应,细小复杂的花纹,得屏住呼吸一气呵成,工笔、写意尽在脸上,其心血不亚于书法家和国画家。

形与色都有确定的象征意义

一般来说,高甲戏脸谱主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从中可以看出绘制者对人物的道德评价,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这就是脸谱象征、寓意的特征,具体可以从“形”和“色”两个方面来看。

脸谱中的“形”,是为了象征。脸谱中常取某种自然形态的东西,来象征、寓意,有勾画动物形态的、有把人物的生理形态勾画出来的;有把使用的兵器画到脸上的,还有直接把字勾到脸上的等。这些形态都经过图案化、装饰化的变形处理,以突出该人物的特征。

脸谱中的“色”,即指颜色。颜色是脸谱艺术的另一重要方面。红色表示赤胆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刚毅;黄色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表示文士内有心计;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蓝色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阴险奸诈;粉红色表示年迈气衰的忠勇老者;金、银色多用于神、佛、鬼怪,象征虚幻之感。

对一个脸谱的认识,应把脸谱的“色”与脸谱的“形”结合起来,还要与服装的颜色和样式结合起来,并且结合具体剧情和具体人物,才能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同时,脸谱又可帮助观众理解人物和剧情。

“脸谱的‘色’与‘形’结合起来,构成脸谱较为确定的象征意义,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气质、道德品质,完成对人物的善恶褒贬的评价。”晋江高甲戏剧团退休人员黄奕兴说,在脸谱中,象征只有同传神结合起来才有艺术魅力,传神就是要传人物之“神”,人物之“神”就是指人物的性格、气质、品德等本质的东西。

高甲戏体现了闽南人性格

高甲戏孕育于明末清初,早期只是一种化装游行演出,在乐曲的伴奏下即兴表演。后来发展成专业戏班,因主要演宋江的故事,故又称为“宋江戏”。清中叶,艺人们融会贯通,再次将其发展成有文有武的“合兴戏”,突破了专演宋江戏的局限。清末,又吸收了徽剧、江西腔和京剧的艺术表演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南地方戏曲,称为高甲戏。

在老一代闽南人的记忆里,不乏逢年过节跟家人去村里的戏台边看戏的场景。在那个年代,高甲戏是农村比较常见的娱乐方式。不管是盛夏还是寒冬,锣鼓声一响,总能引来附近茶余饭后的男女老少。戏台上的锣鼓声、广场上的鞭炮声、观众的喝彩声和孩童的欢笑声充满了整个演出的夜晚,交织成一支农村节日交响曲,飘向远方。

那熟悉的腔调、热热闹闹的观众席、活跃的氛围、小孩的追逐嬉闹、小贩们的各种吆喝叫卖,一如从前的韵味;不同的是麦芽糖、棉花糖、油甘枝不再是垂涎的美味,彩绘脸妆、演员后台不再是神秘的所在,而是一代又一代闽南人的记忆。

高甲戏在闽南地区始终保持长盛不衰、传承不息的态势,至今在泉州的许多地方仍然有戏台,而戏台上每逢佳节,便有高甲戏上演。“遇到有高甲戏表演,我都会去观看。”黄奕兴把欣赏高甲戏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乐在其中。

高甲戏的基调,包括剧种的风格、剧目题材的内容、表演形式的粗犷豪放、活泼生动、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无疑体现了泉州人、闽南人那种豪迈豁达、敢拼敢赢的性格特征,可以说是意趣相投,极为吻合。高甲戏音乐唱腔上高亢激越、荡气回肠的旋律,恰恰是泉州人、闽南人性格的形象写照。

泉州人“海纳百川”“大度包容”的襟怀和气度在高甲戏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长期的实践中,泉州人善于吸纳其他剧种的优点和特长,使高甲戏从早期的简单、粗糙逐渐走向成熟与完美。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的文化艺术,戏曲艺术瑰宝高甲戏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副团长周杰俊表示,高甲戏在发展中融入闽南人的性格,而几乎在同一时期高甲戏又熏陶了孕育它的闽南人,进一步培养了闽南人的性格。

不同脸谱代表不同角色

高甲戏舞台上,净、丑角人物一出场,其脸谱和服装就会告诉人们这个人物的性格、品德以及身份、地位,使观众在明了的情况下,去专心欣赏演员的表演技艺,帮助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情感、精神交流深入妙远意趣。

“见丑角,闻笑声”,丑角的表演往往对于化妆的依赖性更强,依靠张扬的面部化妆以及头部装饰,让演员一上台,观众便可“以脸见情”,感知到“笑点”,或者说这就是丑角化妆的力量。

高甲戏丑角化妆,多为鼻梁上的“豆干块”展现,“白色豆干块是划分丑角最明显的标志。”黄奕兴介绍,豆干块是用白色化妆膏直接涂抹而成,丑角的脸谱化妆相对丰富,可读性较强。女丑的化妆则于额际扎黑纱巾或黑色昭君眉,用假发代替真发,尾端打个结或挂个“羊角髻”,插上鲜花或用红纸自制的扎花,面敷浓粉,两颊各涂胭脂一团,腮边勾画黑色、褐色或白色的大耳环,嘴巴周围还点个黑痣。

净角则多以固定的模板脸谱出现,换言之,净角绝大部分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角色对应一个脸谱,具有唯一性。黄奕兴拿出一本化妆脸谱,让记者更为详细地感知净角脸谱化妆。高太保眉宇、嘴巴、鼻梁,具有密集的花纹,颜色囊括红、白、黑、橙等;红面关羽,辅以黑色的浓密胡髯;韩昌的脸谱化妆则显得黑白分明,极黑、极白间展现人物的性格……这些人物的脸谱化妆固定,当画上这样的脸谱出现,熟知的观众便可一眼看出所言的人物,但对于初次接触高甲戏来说则很难辨别。(记者曾广太 文/图)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