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快看,木偶由红脸的关公变成黑脸的张飞啦!”“好、好、好,木偶喷火了,太神奇了!”10月29日晚,在东山县樟塘镇樟塘村举行的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全省巡回宣讲活动东山专场,只见福建省“非遗”铁枝木偶传承人陈银龙一边双手操持铁枝木偶,一边唱念、大声呼喝京剧《说唱脸谱》的精彩表演,引发了台下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父亲遗志 铭记心上

10月30日,笔者登门拜访了现年44岁的东山铁枝木偶第四代传人陈银龙(尊称“铁枝龙”)。他介绍说, 铁枝木偶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由阳窗纸影戏发展演变而来,流行于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一带。表演时,由艺人在幕后用三根铁枝管套上铁枝,操纵身高30多厘米、纸手木足的木偶表演,身段和手势须特别灵活细致。表演时,操纵人必须会唱会念会操作,并且熟悉戏曲中人物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转换。

陈银龙老家在东山县陈城镇岐下村,父亲陈加申是东山铁枝木偶的第三代传人,他一生痴迷木偶戏,创办“东山新艺铁枝木偶剧团”,使它成为目前福建铁枝木偶表演的翘楚,也使这朵曲艺奇葩2009年4月入选省级“非遗”。

“老爸对东山铁枝木偶戏的抢救、生存和发扬倾注了毕生心血。可惜,他2014年7月因病逝世。”陈银龙含泪说,父亲临终前,再三嘱咐我一定要把铁枝木偶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他在父亲身上不仅学到了铁枝木偶的表演技艺,而且从优秀传统剧目的人物身上,感悟到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他铭记父亲的嘱托,凭着火一样的热情和拼劲,克服种种困难,负起对铁枝木偶戏进一步传承、发展的重任。

但是,进入新时代,年轻人看戏的人少了,请他们去演戏的人也少了。尤其是作为一个民间私办文艺团体,单靠表演基本无法生存。他算了一笔账,一场表演2000元戏金,雇车运输、请人搬道具、搭戏台、吃点心,就要花去了1500元。“基本没赚。”陈银龙笑着说,没出演的时候他还是会去做些生意贴补。“既然我接手了,决不能让铁枝木偶戏失传,让老爸失望,甚至要把它传承保护得更好。”

创造神奇 人偶合一

“既然不赚钱,靠什么支撑到现在?”“靠不断改革创新,让自己的木偶身怀绝活,自然成了观众爱看的节目。”陈银龙为迎合新时代的发展,不但自己学会制作各种铁枝木偶,而且在表演中融入了各种传统剧目唱法和木偶变脸、喷火、喷雪花、打鼓、讲古、魔术等特技,实现人偶合一,所到之处,看戏的年轻人都会喝彩起来。

“记得有一次下乡演出,听到台下的年轻人议论,看戏看得快睡着了。对我刺激很大。”陈银龙说,以前传统的铁枝木偶戏采用潮剧配音,动作节奏比较缓慢,“确实很容易让人入睡”。后来他开始尝试到什么地方演出,就用当地群众最喜欢的剧种配音,其中有京剧、豫剧、越剧、豫剧、川剧等。木偶的动作也进行了大改造,整部剧演下来,木偶踢打的动作明显增多。观众们果然买账,“一场下来,喝彩、鼓掌十几次。”

“我先后发明了木偶变脸、木偶喷火,底下观众都在大声尖叫。”陈银龙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采百家之长,丰富木偶戏表演。变脸的灵感来自于川剧,“我们都是做表演的,多看几次,我就看出变脸的诀窍。让木偶学会喷火这个灵感来自于京剧,往往演员在台上一喷火,台下观众的情绪就到了沸点。”但看归看,要学会绝不简单。“具体怎么变脸?怎么喷火?都要经过千百次试验演练!”自从“铁枝龙木偶会喷火”传开之后,每到一处,他的木偶戏都是压轴戏。虽然喷火表演时间不长,却是掌声如潮。

陈银龙说,“比如把我的面相雕成类似漫画的头像,当我出去表演的时候,给大家一种感觉,这个木偶就是谁,观众的记忆力更深刻化。” 今年初以来,他推出木偶打架子鼓的“绝活”。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不再是30多厘米高的传统木偶,而是一位1.26米高的“帅哥”,坐着挥舞着鼓棒,一敲一打,讨人喜欢。再细看,这个“帅哥”跟背后的操作者陈银龙很相似,被称为“小弟”。它不仅手脚灵活会打鼓,眼镜嘴巴还会动。原来,这是陈银龙根据自己的头部模样雕刻的。可制成的木偶要上舞台表演,最难的是手脚那些活动关节。他经过上百次反复试验,最终获得了成功。表演时,通过绳子与“小弟”连接,他脚一走,木偶的关节自然跟他走,这样自然把木偶演活了,非常生动有趣。

致力传承 乐于交流

作为福建省民间艺术家协会成员、福建乡土表演高级人才的“铁枝龙”,多年来致力于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保护、发展工作。他高兴地说,可以告慰我父亲的是,目前我家铁枝木偶已有第五代传人啦!每逢参加县内外大型文艺演出时,陈银龙的老母亲就会带着子女、孙儿女、曾孙女全家四代20多人齐登台,场面十分壮观。

陈银龙带领剧团踊跃参加东山县每年举办的文化“三下乡”、春节、关帝文化节、丰收节等公益性表演活动。经常深入农村、校园、工地、部队等慰问演出。他除了在漳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木偶研究会东山基地、东山新艺铁枝木偶戏传习中心”定期讲学外,每逢星期六、日和寒暑假,他都会应邀到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培训中心,为孩子们上课,义务培训青少年儿童。他说,看到孩子们对木偶戏都很兴趣,我也觉很开心。

陈银龙的心血没有白流,目前铁枝木偶已成了东山县的一张文化名片,“铁枝龙”的声名远播。他的工作成绩获得各级党政部门的好评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近几年,他多次亮相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以及厦门卫视2018两岸元宵戏曲晚会等。今年8月,在福建省民间艺术家协会青年委员会成立一周年庆祝大会上,他作了铁枝木偶传承创新经验介绍。他还自掏腰包,多次应邀参加在北京、浙江、广东、台湾等地举行的民间艺术汇演和交流。2016年到北京参加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举办的“非遗”博览会表演。今年一月, 陈银龙带领“陈家班”表演的二度梅片段《秦凤兰》荣获福建省民间木偶戏展演大赛铜奖。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第一观察|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的重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