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非遗传人 捏出不一样的面人一不留神走向世界

谭先华正在捏玫瑰花

非遗传人 捏出不一样的面人一不留神走向世界

谭先华的作品

七八袋颜色各异的面团,每一袋都有秘方。洗干净手、擦点手霜。55岁的面塑艺人谭先华打开其中枚红色的一袋面团,用手抠出一坨,面团按照均等的大小掐好,接下来,一朵玫瑰花就在他的手下慢慢地绽放……

近日,55岁的非遗传人谭先华才从国外文化交流回到重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谭先华说,能够把面人这门手艺坚持做到现在,其实还是源于别人对自己的嘲笑。

用石缝泥巴捏水鸟

谭先华的老家,在綦江区赶水镇,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农民,靠当石匠养活家庭。

“你别看石匠,其实对美是很有研究的。”一块硕大的石头,被父亲和祖父雕刻成了狮子、板凳、石槽……那些东西,在农家一用就是几辈人。

相比之下,儿时的谭先华对石头缝里抠出来的泥巴更感兴趣。

“那些泥巴在石头缝里面呆了不知道多少年,特别细腻,用水一和,就像面团一样糯软。”最开始捏的,就是水鸟。在水鸟肚子里灌上水以后用嘴一吹,还能发出鸟叫声,逗得弟弟妹妹们开心不已。谭先华说,自那以后,自己这双手,就跟面人没分开过。

誓做不一样的面塑

1987年,24岁的谭先华只身来到重庆主城,在动物园门口摆摊,卖的就是各种各样造型的面人。

“上世纪80年代面人很火,来自天南海北的手艺人几乎都齐集在动物园这个娃娃打堆的地方。”生意好一点的同时,谭先华也发现了问题。他问一起摆摊的山东、天津的师傅,“那些买了面人的小朋友们早上拿着面人进动物园,为啥下午出来就支离破碎了?”

面对谭师傅当初的疑问,一排捏面人的都笑他傻:“要是面人都不坏,以后卖给谁啊?”

回到家里,谭师傅仔细研究和面配比与和面程序。终于,他研究出了不会摔坏也不会腐烂的面团。

选派到澳门艺术交流

“永不坏”面团做出来了,“我带着两种面团到磁器口去摆摊。”一种是廉价的容易坏的,另一种是贵的但保存多年都不会坏的。

随着时间的沉淀,当初那些嘲笑谭先华傻的艺人们,逐渐失去市场,慢慢地退出捏面人的行列。而“傻傻”的谭先华因为他的“永不坏”面人却脱颖而出。

2015年,文化部要选一部分民间艺人到澳门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谭先华和另一位天津的面人师傅同台PK,“因为我捏的面人摔不坏、不腐烂,最终,因为澳门气候潮湿的原因,文化部选择了我。”

“重庆火锅”震惊墨西哥人

相比之下,谭先华捏古典人物比较在行,“但是我捏卡通人物就不行。”谭师傅笑着说,这也算是一个短板。

2013年,受文化部的邀请,作为民间艺人谭师傅捏出72行部分工作场景:重庆火锅、弹棉花等,并将重庆火锅的面塑作品拍成图片带到墨西哥,在当地引发学捏面人的风潮。

2015年,谭师傅的面塑“重庆火锅”被市文化委收藏。作为重庆面塑代表性传承人,谭先华先后到土耳其、德国、墨西哥、哈萨克斯坦、英国等国家进行对外文化交流。

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

给孩子们上课,是谭先华最喜欢的事情。“有的人也许认为玩会影响学习,但捏面人这种动手能力很强的玩,适合与学习相互促进。”如今,捏面人成为许多小学的兴趣课。

不上课的时候,谭先华还要到位于南山的壹华里市集摆摊,这个以谭氏面塑为主的小摊,集合了不少谭师傅的面塑作品。

喜欢古代文化故事的谭先华曾经捏过一个“姜太公钓鱼”的面人,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被一位外国友人买走。

随着面人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喜爱,谭先华也有自己的想法。今后会多渠道推广重庆面人,让这种具有重庆特色的面人走出国门,以文化的方式影响更多的外国友人。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王渝凤/文 毕克勤/图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