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中新网济南12月19日电 (郝学娟)“全套嫁妆三十二件,我件件贴上双喜花么一呀咳”……19日,记者来到济南市吕剧院时,吕剧表演艺术家、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吕焕岭正陪学生练习吕剧经典曲目《姊妹易嫁》。

吕剧非遗传人吕焕岭 唱念做打三十余年展齐鲁风情

新编现代吕剧《阳光大姐》剧照。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记者当日在现场看到,随着曲目伴奏与音调的变化,吕焕岭时而攒眉、时而挑眉、时而眯眼、时而张目,眼神活而不散,传递出表演剧目里老生“张有旺”对女儿出嫁的欣喜、牵挂与关爱。

吕剧非遗传人吕焕岭 唱念做打三十余年展齐鲁风情

吕焕岭在传统吕剧《墙头记》中饰演张张木匠。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据吕焕岭介绍,他1981年考上了山东戏曲学校学习京剧,毕业后在机缘巧合下被济南市吕剧院选中,已从事吕剧表演30余年。“京剧非常城市化,一招一式、一个眼神、包括咬字和发声在内的唱念做打都特别讲究。而吕剧很生活化,表演灵活性强,咬字、发声越生活、越接地气,越适合吕剧剧种。”

吕剧非遗传人吕焕岭 唱念做打三十余年展齐鲁风情

随着曲目伴奏与音调的变化,吕焕岭时而攒眉、时而挑眉、时而眯眼、时而张目,眼神活而不散,传递出表演剧目里老生“张有旺”对女儿出嫁的欣喜、牵挂与关爱。 郝学娟 摄

由于两个剧种差异较大,学习了4年京剧的吕焕岭在初学吕剧时也遇到不少困难。吕焕岭说,为了练习吕剧的念白唱腔,在日常生活中一直说普通话的他改成了说济南话,一句一句地练习,终于学成。“我在吕剧灵活、生活化的表演方式中加入京剧的咬字清晰等特点,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吕剧非遗传人吕焕岭 唱念做打三十余年展齐鲁风情

12月19日,记者来到济南市吕剧院时,吕剧表演艺术家、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吕焕岭正陪学生练习吕剧经典曲目《姊妹易嫁》。 郝学娟 摄

“吕剧自形成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大体上是循着山东琴书、化装扬琴、定名为吕剧的脉络沿革发展。”吕焕岭介绍说,戏曲表演是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讲究“四功五法”,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要扎实,手、眼、身、法、步要配合一致,包括嗓音条件、音准、四肢协调性等要求都很高。

吕剧非遗传人吕焕岭 唱念做打三十余年展齐鲁风情

吕焕岭陪学生练习吕剧经典曲目《姊妹易嫁》。郝学娟 摄

“吕剧已走过百年历程,济南市吕剧院也成立70年了,吕剧的发展还是要靠年轻人。”吕焕岭指着一沓证书说,他带的许多学生现在已小有所成,多次在省级比赛中斩获奖项。“为推动吕剧传承,济南市吕剧院还开展吕剧进校园活动,随演随教,培养学生兴趣,发掘吕剧人才。”

吕焕岭正陪学生练习吕剧经典曲目《姊妹易嫁》。 郝学娟 摄

据了解,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起源于山东以北的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和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分地区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