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海峡网1月15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程枝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关键和重点所在,尤其是位于制造业价值链最高端的先进制造业,更成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新产业新经济,努力满足最终需求”,在与会的代表委员,尤其是深耕实体经济的企业界人士中引发强烈共鸣。他们认为,福建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早日走向产业中高端。

变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翻开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名册,来自我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企业家特别引人关注。过去一年,对他们和他们所带领的企业而言,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为推动纯电动汽车普及,去年我们发布的云度π3拥有跨级宽敞舒适大空间,能满足更多家庭出行需求;在北京车展上发布的π7更是集高颜值、高续航、高智能、高品质、高安全、高性能及轻量化于一身,还配备了L3级自动驾驶技术,更是大的创新。”两会上,省人大代表,福汽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心文介绍说。

谈及云度的优势时,刘心文归结为产品优势、运营优势、开发效率优势和技术优势。

据介绍,云度所有产品均为正向开发,在安全性、产品体验、造型等方面领先于传统车企。而作为深度混合制经营企业,在运营上也更灵活,利于产品开发效率提升。“我们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他们带来了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能互联等核心技术的高起点和快速的持续开发能力。目前,云度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动力电池、电机驱动、整车控制、智能互联、轻量化等从总体设计、代码开发到测试的全过程核心技术能力。”

在刘心文看来,当前正是汽车行业大变革的时代,不仅是传统车电动化,还伴随着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以及网约车、共享汽车的普及带来的出行方式变革。“这些都倒逼我们提升技术水平。同时,随着补贴政策即将完全退坡,新能源汽车普及也将由政策驱动变成市场驱动,从‘温室’走向‘丛林’,参与市场竞争更需要创新,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强研发投入。”

当前,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成为我省先进制造业的代表,“独角兽”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依旧领先全球,上汽集团乘用车项目规模效应显著、金龙客车的无人驾驶技术得到业界肯定,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和正、负极材料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一个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正在福建孕育而生,福建汽车产业也将借此实现弯道超车。

近年来,我省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最新变化,从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出发,建立“一个行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工作机制,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今,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福建实体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新兴产业孕育新动能,是否就意味着传统产业已是夕阳产业?

“只要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即便是老树也能开出新花。”省人大代表、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孝发给出了他的解读。

近年来,九牧一直致力于创新,每年按不少于销售总额的5%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中——与华为在泛家居、智慧家居、云业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与西门子联合打造智慧工厂;从解决中国低水压的空气增压旋舞水花洒,到更适合国人使用的电解除菌水洗智能马桶,产品不断走向高端。“更重要的是我们探索出一条从传统产业—智能家居—大健康产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之路,通过技术创效、过硬质量及九牧‘云智造’,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成功转型为高科技企业。”

林孝发认为,只有坚持创新,用全球顶级质量打造国际一流品牌,让中国质量得到国际认可,才能为中国创造赢得更多世界话语权,而这也是福建众多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出路。

发力新零售、探索服务型制造、创新商业模式……如今,同在泉州的安踏、七匹狼、匹克、泉工股份等企业也在探索着与九牧或类似或不同的转型之路。省两会期间,来自这些企业的代表、委员也讲述了各自的因变革而收获的福建故事。

新兴产业加快崛起,传统产业快速转型,让福建制造业呈现出勃勃生机。数据显示,2018年,我省工业增速领先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增速创2015年来新高,居全国第5位、东部第1位。

提升,还需厚植产业根基

目前我省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会代表委员认为,福建制造业整体基础仍较为薄弱,尤其是创新能力有所欠缺,创新体系不够健全,不少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还得依赖进口。

“我省制造业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工业创新、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不充分。”省政协常委、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省工信厅副厅长郭学军建议,要准确把握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以创带建,先行先试,着力协同创新生态体系、产品质量治理体系、动能转换支撑体系、资源配置评估体系等“四大体系”构建,提升福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势。

这些年来,我省建设了一大批制造业创新载体,这些载体能将先进的制造技术服务于其他产业,将创新发展理念运用到传统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当中,对全省各产业的提质增速大有裨益。如去年通过验收的“福建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就能有效带动传统装备制造业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升级,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有代表委员指出,这些载体还是彼此相对独立,创新力量分散,创新成果转化难,造成产业创新的孤岛现象严重。

省政协委员、福建嘉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苏亚帅表示,福建要加快建立工业大数据中心,将数据利用产业化,为制造业提供帮助,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对福建优质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征询和摸底,选择一批省内优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推荐对接,有效增强省内科创企业的科研能力,吸引更多科技创新型人才落户福建,加速实现省内企业走向新一轮的科技创新。

在省人大代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黄世忠看来,福建制造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一定要立足于培育未来型的创新产业集群。

“除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还要支持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研究,紧紧把握国家产业导向,针对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在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重点领域争取实现突破。”黄世忠表示。同时,他建议,要发挥联芯、天马微、戴尔、厦钨等龙头带动作用,实施一批填平补齐和配套延伸项目,推动产业链向前后两端及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推动产业龙头做大、链条做长、集聚发展,促进更多产业链进入千亿行列。

不少来自制造业企业的代表委员还认为,产品品质提升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好途径,但福建制造业在质量基础能力、产品品种结构、产品和服务质量、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许景南代表、林斌委员等建议,要加快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及节能标准;加快探索建立现代质量监管体系,通过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商品经营者的质量责任、发挥社会公众特别是消费者的监督作用;积极倡导工匠精神,并将其转化为企业和公众的行为准则,加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建设,从而让“福建制造”“福建品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