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在北京揭晓

“数十年风雨兼程,他在非遗保护的大地上奔跑,不敢停歇,想的是延续传统文化的根。几万里关山云海,他在文化传承的天地中奋斗,义不容辞,为的是报答传统文化哺育之恩。”——致敬冯骥才颁奖词 1月13日,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共10人获得了该称号,其中也包括宁波籍著名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名誉主席冯骥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旨在盘点过去一年中为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标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遗领域的重大事件,记录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针对目前非遗的现状,冯骥才认为,学界应该为非遗做好档案。既要站在文化的前沿,看到文化的潮流,也要关注文化在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关心、关注非遗传承人。多年来,冯骥才参与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以及传统村落的保护方面,近几年尤其把精力放在传统村落保护上面。对于祖居地宁波,冯骥才也多次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一些实际工作。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联系到了冯骥才的友人钱文华,据后者介绍,冯骥才对于宁波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传统保护曾做的两件事非常值得一提,第一是在1992年,他个人筹资修复月湖旁的贺秘监祠;第二就是将小百花越剧团引入曲艺之乡的天津,进行交流演出。

“冯骥才每次回到宁波故里,都会提到非遗的传承和古迹保护。他非常关心这些事情的进展。当他听我讲《白蛇传》里许仙跟慈城很有渊源时,冯骥才曾经说过,‘许仙是宁波的骄傲’。冯氏家族在慈城的藏书楼,包括抱珠楼、寄月楼、醉经阁等藏书楼的考证等成果,冯骥才也非常关心。冯骥才故居博物馆里,他捐了很多有价值的书籍、实物等,这些都是他关心家乡的表现。”钱文华说道。

“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于2004年成立,多年以来,冯骥才一直在全国的范畴内搜集各类民间文化遗产的资料,并且对一些古村落进行实地考察,这些工作往往需要去往偏远山区。“他经常到山西、河南的一些地方,去那些可能连汽车都通不了的村子,探访一些手艺人。比如在山西榆次,他对当地一些古村建筑的保护做了许多实际工作,像木板制作的年画,就是他直接到当地去考证的。”

冯骥才对于推动非遗、古村的传承保护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地方。“他是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去搜寻并且保护的,并不局限于他祖居的宁波。看到有东西失传或者被破坏,他会非常痛心。关于非遗保护方面的东西,他很早就在呼吁,在我眼里他是非遗保护第一人。”钱文华说道。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