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如今谈“非遗”,不仅需要保护和传承,更需要突破和发展。宁夏已在非遗产业发展上进行着不断的尝试,从人才培训、孵化基地的建立到非遗商业化实践,可以说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其中,宁夏的“伏兆娥剪纸”正朝着数据化方向迈进,为非遗产业发展的未来,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声名远扬的“伏兆娥剪纸”

来到位于银川经开区育成中心的艺盟文创时,非遗传承人伏兆娥老师,已提前在工作室等候了。

一见面,她很热情地将记者引到剪纸互动区,一边介绍作者,一边聊起自己和剪纸的缘份与故事。环顾四周,墙上、展示柜上、甚至是房顶的装饰上……都能看到她的剪纸作品。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系列作品——小到第一台电视机、第一辆小汽车、农家碾米耕地图等生活场景,大到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40幅剪纸作品每一幅都是一个故事,都是时代的记忆。“剪一幅得四五天,与传统单色作品不同,这套作品均为套色剪纸。”伏兆娥细细介绍着。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伏兆娥带着她的剪纸,在镇北堡西部影城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便开启她剪纸生涯的一个全新篇章。那时起,只要是来影城的中外游客几乎都会去她的工作室转转,而她二三分钟就能为游客剪出个人肖像来,不但速度快得让人惊讶,每一副肖像神情兼备,能够准备把握人物特点,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也正是这样的积淀,让伏兆娥的剪纸技法日益纯熟,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她也被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誉为“西北第一剪”。就在今年6月,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享受这一荣誉带来的喜悦时,伏兆娥也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和责任。而同样觉得“责任重大”的,还有她的二女儿李剑。

让剪纸文化滋养更多普通人

作为回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李剑于2009年注册成立了“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与母亲专心投入剪纸艺术创作不同,李剑思考的,是如何突破和发展。

李剑曾这样向媒体介绍——“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传承、积淀,是指思想、文化、精神方面。宁夏有剪纸发展的土壤,很多农村妇女和我妈妈一样,拥有扎实的剪纸基础代代相传。成立公司后,一方面我们不断设计有剪纸元素的文创产品,另一方面,我们开始一个村一个村地为村里的妇女们免费传授剪纸技能,我希望通过自己微小的力量,让更多的农村妇女受益。文化的价值是不能简单地以经济效益来衡量,在培训她们剪纸增加她们收入的同时,改变更多农村妇女的知识层机构会升华她们的思想,提升女性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融洽她们的家庭氛围,是我办立培训班的初衷。”

更多的思考随着培训的展开,不断在李剑的头脑中成熟起来。通过“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伏兆娥剪纸”有了第一次量产上的突破——当顾客提出需求时,伏兆娥首先会结合顾客的要求,创作出具有艺术特点的剪纸作品;设计样本完成后,经过严格培训的剪纸高手会按照样本剪出作品;完成的剪纸作品再进入车间等进行现代化产品的制作,比如贺卡、丝绸剪纸、茶具等,形成最终的文创产品走向市场。“这种模式一方面解决了非遗作品量产的问题,也是对剪纸艺术进行了宣传和传承,另一方面增加了当地妇女的经济收入。”李剑说。

就在采访过程中,贺兰县妇联组织了妇女代表来到艺盟参观,伏兆娥亲自接待介绍剪纸艺术,像这样的活动对于伏兆娥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就在去年12月初,灵武市妇联也组织了40多位妇女代表前来参观,其中80%的妇女都是移民。

目前,艺盟文创已在宁夏民俗手工艺术品领域取得不俗成绩。由该公司设计团队自主研发的“丝绸卷轴剪纸条幅”,在生产工艺上突破了传统剪纸作品不易携带、不便展出的弊端,作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数据化为非遗打开新的局面

说起这一想法的产生,郭海说,其实也是偶然产生的想法。“去年有一段时间流行拍摄军旅照,大家随手用手机拍照就能产生带有个人肖像特点的军旅题材照片。当时我们就想,为什么我们的肖像剪纸不能这样做呢?”有了想法,说干就干。一年多的时间,这一技术已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大概在明年6月会完成数据库的建立。到那时,不管是谁只要点开APP,就可以定制自己专属的剪纸肖像了。最重要的是,基于数据库的剪纸作品均是伏兆娥亲手设计完成的作品,所以产生的数字化剪纸肖像,会像伏兆娥亲手剪出的一样,带着传承人自己的艺术创作特色。

对此,伏兆娥介绍说,剪纸有剪纸的语

言,万剪不断、疏密结合、阴阳处理、阴刻阳刻。除了具有对称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民俗性和象征性。比如剪纸中会带有月牙纹、锯齿纹、贯钱纹等特有的符号,这些符号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给消费者衍生制作各种定制类的生活艺术品,既可以解决市场的需求,又可以让传承人解放出来,实现非遗的产业化目标。”郭海说。

如今,与剪纸结缘半个多世纪的伏兆娥,还有更大的愿望,她希望能带动更多手艺人通过技术转型来实现产业化的发展,她更希望能从孩子抓起,从小感受剪纸的魅力。“你看,这是我给孩子们设计的剪纸书,孩子们拿起剪刀就可以剪这些形象,非遗传承就得从娃娃抓起!”伏兆娥笑着说。

然而,对于这样的成绩,李剑并不满足于此,她的爱人、艺盟文创总经理郭海也怀着同样的初衷,做着同样的梦。

“作品不等于产品,我们需要让剪纸作品变成符合受众需求的产品,其中,实现数据化是关键。”对此,郭海介绍说,2016年,公司搬到银川经开区育成中心,就是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将传统剪纸艺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化的整合。“伏老师如今已剪了有10多万张人脸剪纸作品了,我们正以这10多万张人脸剪纸作品为基础数据,建立剪纸作品的人脸识别肖像数据库。这是国内首创,目前在技术上还在做优化,希望能将‘伏兆娥剪纸’的艺术神韵更生动地表达出来。”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