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非遗“洋蛇灯”国家级传承人身患尿毒症 期待年轻人加入

图为邵传付在回忆学舞洋蛇灯的日子。 夏莹 摄

中新网合肥1月17日电 (夏莹 黄燕飞)“出灯咯”,一声吆喝,便召唤出了一条“长蛇”。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包公镇,洋蛇灯自明代中期流传至今,74岁的邵传付是该县唯一一位国家级非遗大邵“洋蛇灯”传承人,如今却身患尿毒症。

据邵传付介绍,大邵洋蛇灯起源于元末明初的一个传说。“相传600多年前,一条巨蟒在兵乱中救了邵姓婆媳,邵姓后代为纪念巨蟒,扎制洋蛇灯舞弄,每18年舞一次,每次蛇灯增加1节。截至目前,蛇灯已经长达100多米。”

打开“潜龙宫”的大门,去年舞灯用的蛇头已经落上了些许灰尘,而对学习洋蛇灯的日子,邵传付却记忆犹新:“1963年村里要舞灯,当时老师傅教大家扎灯,我边听边记数据、画模型,后来还舞了蛇尾,老师傅曾说‘不好好学这门手艺将失传’。”他告诉记者,洋蛇灯工艺复杂,绑、扎、凿、勾、翘、压等,全凭老艺人的经验,师徒传承。

非遗“洋蛇灯”国家级传承人身患尿毒症 期待年轻人加入

图为舞洋蛇灯。 夏莹 摄

一条洋蛇灯,由毛竹、麻绳、铁丝及布组成,重达千斤。举办一次舞洋蛇灯,需要120名村民共同助力,而舞动长蛇,就需要100余位壮汉。拥有丰富经验的邵传付说:“舞蛇头需要用巧劲,但是团体要学会互相配合,若有人跟不上队伍,哪能舞出‘长蛇出海’、‘盘宝塔’这些花式?”

根据习俗,1981年舞灯再次上演,而老师傅因年纪大无力舞灯,邵传付便接班。“因为我把扎灯方法记在了本子上,做的灯好,力气大且舞得好,所以这次舞灯我从舞蛇尾变成了舞蛇头,师傅则坐阵看舞灯。”

18年舞一次灯,又有多少年轻人能加入呢?考虑到这一问题,邵传付带着大家走进了更多的活动,庐州灯会、中国相声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舞洋蛇灯这项传统文化。“如果18年舞一次,年轻人学得少,可能导致后继无人,而且洋蛇灯的长度也不能再增加,没有那么多人舞了。”邵传付笑着说,二儿子邵二勇力气大且好学,16岁便加入了村里的舞灯队,因父亲年纪渐增,邵二勇舞起了蛇头,邵传付则在后面帮衬。

原以为能再上阵指导的邵传付,却在2016年查出患尿毒症,每周要透析三次,医生告诫他不可劳累更不能做体力活。为了让洋蛇灯得以传承,他在2018年初,又将洋蛇灯的制作技艺重新展示了一次。为了让舞灯的动作标准到位,每次训练他都要在现场仔细观察并指出错误,终于洋蛇灯在正月初六又一次被舞起,这次他成为了观众。在这期间,邵传付曾由于长时间说话与劳累,身体感到不适,被送往医院抢救,直至第二日意识才恢复正常。

对于舞洋蛇灯的传承与创新,邵传付表示,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等他的孙子再大些,也会让他加入,不能让这项传统文化丢了。他说:“在方法上,我通过创新,让大蛇每一个动作都通过‘游’来完成,我也希望后辈能有所创新。”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