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海峡网7月31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林侃 实习生 林仕意)上半年,福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521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第7;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21.03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

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兴消费,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福建消费升级不仅带来消费规模扩大,更包含消费结构升级和优化,其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4个百分点,成为“三驾马车”的重要牵引力。

绿色消费,新热点助力产业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15年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已连续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挖掘消费潜力,撑起中国内需市场一片天,能为拉动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动力。”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认为,应健全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实现由外需导向、生产型结构向内需导向、消费型结构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举措促使人们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方案,从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强化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等方面,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消费对经济最突出的贡献在于能够激活产业端。上半年,我省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近2.5倍的背后,是相关产业迅猛崛起。

5月,福建启动以“推广新能源汽车,倡导绿色出行,加快建设‘电动福建’”为主题的新一轮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新一轮支持新能源汽车全面推广应用政策措施。到2020年,全省城市公交车将全部更新为新能源汽车,适宜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公路客运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城市环卫和物流等城市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0%以上……

绿色消费兴起,是品质消费渐成主流的一个缩影。上半年,通信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家具类、服装鞋帽类等高品质享受型消费,继续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书报杂志类、体育娱乐类等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娱乐类商品,增幅也在两成以上。

能买的不仅有商品,还有服务。吃,打开手机点击App,各种美食即时送达;住,请个家政,将自己从家务中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健身……在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已接近半数。

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买东西”,今天,消费的内涵已大不同,但其依然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增强着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线上线下,新业态改变时空距离

互联网+、跨界合作、新业态孵化……近年来,福州新零售实验动作频频,朝着“新零售之都”的目标继续迈进。

加强新零售建设与改造,已成省会商贸企业共识——

超市类龙头永辉生活App线上服务平台已累计拥有超过1500万数字化会员,超级物种、永辉生活、永辉mini等新零售业态正在全国布局,各门店全面推广扫码购等非现金支付业务。永辉还携手腾讯,通过掌握的消费者地理位置信息将城市进行网格化分区,在大数据加持下,根据消费者的顾客画像和分布密度来选址、选品。

批发类重点市场华威新西营里农产品交易中心引入商贸物流信息化系统,实现商户交易信息化,依托“华威菜多多”电商平台,打造榕城食材采购批发供应链体系和城市配送体系;海峡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探索将传统对手交易转变为B2B模式,由零售商通过网上预订下单,物流中心线下组织货源,直接配送给零售商。

百货类标杆东百中心另辟蹊径,通过空间改造、场景营造、品牌业态提升等手段,从传统百货升级为“百货+购物中心+街区”复合模式的超级百货,目前已引进600多个品牌产品,其中约90个为首进品牌。通过与支付宝、口碑等“线上+线下”合作,全省首条信用消费街区成为现实。

从另一个维度看,线上线下融合,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消费者与线下实体店之间的时空距离。

口碑饿了么发布的“夜经济大数据”显示:福州市罗源、闽清等过往夜经济活力较弱的地区正逐渐找到拉动区域夜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化消费增速引领福州地区。同样,厦门岛外的翔安、同安也是该市夜晚外卖偏好度最高的区域。

在互联网浪潮下,外卖等消费模式快速发展,让传统门店的经营范围从500米拓宽至3.5公里,原本位置“偏僻”的商家获得了充足的订单。互联网的力量,最终让城市呈现出更加扁平化和碎片化的线下商业空间结构。

省商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平台经济建设,进一步推进现有的批零企业拓宽线上业务,形成强强联手,做大市场份额。同时,根据企业发展出现的新需求,适时推出新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农村电商,新模式带动增收致富

日前,福安的象环葡萄迎来丰收季。为保障葡萄新鲜、快速、无损地送达消费者手中,阿里旗下的丹鸟提供了一站式生鲜物流解决方案。

“以往,果农要么在村里坐等客商收购,要么把葡萄运到赛岐、福安等车站,再通过客车寄给客户,很麻烦。”当地果农说。物流新军丹鸟瞄准的正是这一痛点,为果农配备了专属物流“管家”,搭建灵活的冷链专线,全程分拨中转环节少,掉果率可控制在5%以下,远远低于传统物流的20%左右。

新平台、新模式,让包括新鲜水果在内的福建农产品以更优的品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时效香飘四方。伴随农村电商发展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福建农产品上行之路愈发顺畅。

来自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实现贫困县农村电商示范工作全覆盖;一批电商、物流龙头企业正加速向农村延伸服务,快递乡镇网络实现100%覆盖;贫困地区在商务部门引导下因地制宜建设冷藏冷冻保鲜库等设施,以租赁、共享等方式降低参与消费扶贫企业的运营成本……

农村电商已成为激发福建农村市场活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据统计,上半年,我省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8亿元,同比增长12%,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快于城镇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0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

伴随收入提升,农村消费市场愈发活跃。上半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与城镇持平。据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统计,“6·18”期间,我省农村消费者购买个性化、高品质商品的占比显著提升,彰显农村消费升级正与城镇同频共振。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唐杰认为,农村淘宝、拼多多等新商业模式跑通,降低了购物成本,而电商平台的普惠性及各下沉的品牌零售店提升了农村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这些都对农村消费升级起到重要作用。

“从统计数据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孕育巨大的农村消费潜力。从生产角度看,应该继续增加新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从销售角度看,要发挥渠道、零售、商业作用,促进产品和服务流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且不断优化的供给结构。”唐杰说。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台胞“守榕”再回榕 寻根长乐坑田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