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建设有福之州 打造幸福之城——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州专场新闻发布会

2018年10月,位于三江口、状如茉莉花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投用,福州市民多了一个享受“文化大餐”的好去处。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海峡网9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1日上午,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福州专场举行,福州市市长尤猛军等介绍了70年来福州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改革开放、民生事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福州人民艰苦奋斗,书写了壮丽篇章。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谋划制定“3820工程”“海上福州”等战略规划,组织实施“安居工程”等重大举措,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为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0年间,福州经济社会发生了四个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从一穷二白迈向经济强市、从纸褙小城迈向宜居新城、从海防前哨迈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

70年间,一种优良作风激励着福州干部群众,提振精气神,创新创业创造,这就是“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为加快福州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走进新时代,福州奋发作为,铿锵有力。6月5日,福州召开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吹响了以“三个福州”(“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嘹亮号角,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让福州的GDP突破万亿,跻身“万亿俱乐部”,实现综合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踏上新征程,有福之州、幸福之城踏浪而歌,续写华章,将再创辉煌。

建设有福之州 打造幸福之城——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州专场新闻发布会

产业支撑,福州发展日新月异。 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四大变化

成就有福之州、幸福之城

“70年艰苦创业,70年厚积薄发,福州经济社会发生了四个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州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福州市市长尤猛军深有感触。

第一个变化是从一穷二白迈向经济强市。70年间,福州GDP从1949年的1.26亿元增长到7857亿元,工业总产值从1952年的0.84亿元增长到9968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950年的188万元增长到111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55.1∶13.7∶31.2优化为6.3∶40.8∶52.9。

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拥有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冶金建材等5个千亿产业集群,福耀玻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恒申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企业。

新零售之都初具雏形。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66.5亿元、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超级物种、朴朴电商在福州孕育成长,永辉超市成为全国零售业龙头。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成功举办两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兴起,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等领军企业布局福州。

海洋经济实力全面跃升。2018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240亿元、占GDP比重达28.5%,境外远洋渔业基地数量全国第一,水产品加工量、加工产值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省会城市。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53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8.92件,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1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第二个变化是从纸褙小城迈向宜居新城。70年来,福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持续完善、品质日益提升,实现了从纸褙小城向滨江滨海现代化城市的华丽蜕变。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等称号。

城市空间逐步拓展。70年间,城市框架实现了两次大的扩张:第一次,从“三山两塔”(鼓台地区)拓展到“两江四岸”(四大城区);第二次,从“沿江建城”(城市依江而建)蜕变为“沿江向海”(建设滨海新城)。全市建成区面积从1949年的11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92.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10%提高到70.3%。

生态建设走在前列。空气质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三,森林覆盖率57.26%、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950年的1.97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15.14平方米。

历史文化有效传承。冶山、新店2个古城遗址公园正在建设,三坊七巷、烟台山、朱紫坊、上下杭等历史风貌区全面修复,“三山两塔一条街”的传统城市格局得以保护,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多点开花,232条传统老街巷重获生机,20个重点文物项目、155处文保单位、100处历史建筑正在修缮,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焕发新时代的绚丽风采。

第三个变化是从海防前哨迈向开放前沿。到2018年底,福州全市累计设立外资企业7675家,实际利用外资164.97亿美元,来榕投资或设立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93家,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从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拥有福州新区、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等“六区叠加”优惠政策,福州改革开放路子越走越宽。贸易伙伴遍及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从改革开放初的394万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348亿美元。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多年来,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提速增效。目前,福州审批服务时限压缩比例位列全国第一,“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提高到32.13%,城市信用状况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三位。

榕台交流合作深入拓展。全国第一家台资企业、第一个台湾个体工商户、第一家赴台投资公司、第一条跨海光缆、第一张电子台胞证,都诞生在福州。改革开放以来,率先签订“两马协议”、率先实现对台“大三通”。目前,已入驻台资企业927家,实际利用台资30.8亿美元。

第四个变化是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70年来,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49年的76元和47元,提高到2018年的4.4万元和1.9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农村地区“双高普九”率先实现;医疗卫生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荣获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称号;公共文化服务明显增强,2019年,福州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市县社会福利中心实现全覆盖。居住条件大幅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50年的不足4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42.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不足5平方米提高到66.5平方米。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所有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全部脱贫,永泰省级、闽清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顺利“摘帽”。

建设有福之州 打造幸福之城——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州专场新闻发布会

福州软件园的福昕软件研发的Foxit PDF,稳坐全球PDF阅读器第二把交椅。黄立新 摄

“三个福州”

壮实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沧海桑田的变化,得益于坚实有力的发展的支撑,特别是产业支撑。

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飞介绍说,近年来,福州在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包括:出台扶持举措,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对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实行市领导分管制度,在资金补助、人才引进、项目落地、要素保障等方面对重点工业园区、重点企业予以支持倾斜;加大财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干货十足的利好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创造。

在此推动下,福州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经济总量持续较快增长。2018年福州市GDP增幅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打造了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创新驱动成效明显。全市R&D投入总量连续三年(2016—2018年)保持全省第一。2018年,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8%,增量排名全省第一。

区域经济发展比拼,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时不我待。

6月5日,福州召开了规模宏大的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确定了夯实产业基础、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这就是“三个福州”:“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尤猛军阐述了为何必须紧紧抓住这“三个福州”:

第一,以“数字福州”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福州发展数字经济,基础和条件得天独厚。经过20年的积累,2018年福州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3。福州希望,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数字经济向各行各业的广泛渗透,让福州的产业活起来、强起来。

第二,以“海上福州”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20多年来,福州市传承延续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州工作时提出的“海上福州”发展战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2018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2240亿元。福州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福州希望,通过建设“海上福州”,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福州产业开拓出一片新领地。

第三,以“平台福州”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作为省会城市,福州发展平台经济优势明显。目前,福州市已经进行了一些很好的尝试,比如永辉超市打造的1233全球消费品供应链平台,市文旅局正在打造的省级旅游集散平台等等。福州希望,通过建设“平台福州”,推动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我们要把‘三个福州’导入、渗透、运用、覆盖到全市产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用‘三个福州’为产业赋能,最终构建起具有福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尤猛军说。

建设有福之州 打造幸福之城——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州专场新闻发布会

每天,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为上万名办事群众提供热情高效的服务。 俞松 摄

一种作风

“马上就办”提振精气神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那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岁月就是典型体现。

当时,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推动了福州大发展。1990年—1996年,福州经济增速年均超过20%,经济总量进入省会城市前十,被誉为东南地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近年来,福州市传承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创造了一个个“福州速度”“福州效率”。

“我们紧紧抓住‘干部’这个关键因素,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转变作风、担当有为,切实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融为习惯、形成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阮孝应介绍了近年来福州提振精气神的具体举措:

一是着眼“实干”,坚持一线考核。2016年起,福州在全市探索推行一线考核干部机制,构建了一套系统配套、逻辑严密、链条闭合的干部工作体系。目前,全市共组建197支考核组,对12个县(市)区、130多个市直单位实现全覆盖。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问责相结合,树立鲜明用人导向。

二是着眼“敢干”,注重关心关爱。出台《关于进一步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评先评优突出基层导向,在年度考核中将优秀等次向基层、向重点项目指挥部倾斜。同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三是着眼“真干”,开展专项督察。聚焦“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等问题,突出查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看选人用人导向是否鲜明等“五查五看”,覆盖全市公职人员,提出整改措施4315条。同时,深入开展“提振精气神、建设新福州、争当排头兵”“市直机关服务基层年”等活动,狠抓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传导了压力,警醒了干部。

四是着眼“会干”,强化培训锻炼。持续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创新实施基层理论宣传“千军万马”工程,更好地用新思想统领新时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设。分类开展时间短、规模小、精细化、专业化等“短小精专”干部培训,办好“左海大讲堂”高端论坛,着力提高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坚持实践导向,注重干部多岗位锻炼,2018年以来,共选派135名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滨海新城、信访工作等一线历练。

建设有福之州 打造幸福之城——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州专场新闻发布会

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有力,福州古厝游日益火爆。叶诚 摄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