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海峡网11月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让八闽大地上的传统村落古民居既留得住‘形’,又守得住‘魂’,真正让这些深沉古老的历史记忆‘活’起来!”10月28日,省政协“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专题协商会上,主持人最后一句总结语话音未落,全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当天的协商会上,大家直奔主题、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建真言、出良策、谋实招,一个个好建议、好点子、好办法在会上相继被提出。

留住“形”:绘一幅闽派特色工笔画

据统计,目前福建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分别位于全国第2位和第6位。

如此大规模的传统村落和古民居,如何在修复建设时杜绝“千村一面”,留住闽派特色浓郁的建筑外观?协商中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省政协常委林全金在代表民进省委会发言时提出,针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保护发展中,存在传统风格还不够明显的问题,应从加强规划入手解决。他举了漳浦县石椅村畲族古民居建筑“种玉堂”、华安县官畲村“五风楼”民居、泉州市泉港区小坝蒙古族村蒙古包建筑的例子,认为要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科学制订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文化规划。

“由于保护人才匮乏,在地处偏远山区的村落,尚有许多古民居仍无法得到专业指导性保护。”民革党员、注册城乡规划师吴军和结合自己长期以来规划设计的工作有感而发,“建议支持乡镇村成立古民居保护专有组织,鼓励优秀的设计人才、团队参与设计下乡对点帮扶,研究古民居的建造技艺,绘制古民居保护的美好蓝图。”

永春县五里街镇党委书记林玉品以自己在基层一线的实践经历,和参会者分享了鲜活生动的案例。他说,在五里街镇大羽村、埔头村、西安村三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做到了“老”“新”结合。“老”是利用老建材、传承老工艺,所有传统建筑修缮的材料都是收购来的老砖头、旧木料,修缮时全部聘用本地工匠,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保留了风貌。“新”是满足新生活、创新新办法,修缮中在保风貌前提下预留空调位,增设卫生间、网络通信等现代生活设施;创新采用“工料分离”办法,将采购材料和聘请工匠分开进行,估计可节省造价50%~70%。

委员们表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留住传统村落和古民居建筑上的闽派特色,就必须如同画工笔画一般,从整体规划、人才支持、建筑设计、施工用料等一个个细节抓起,才能一笔笔精细绘就八闽村居的动人画卷。

守住“魂”:记一缕内心的美丽乡愁

留住“形”还得守住“魂”,专题协商会上,各方代表对于做好保护工作的探讨不断深入。

“保护传统村落是记得住乡愁的根,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流。” 省政协常委刘泓动情地说。他引用《礼记·王制》中“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异其宜”这句话,强调美丽乡村建设不能脱离村落的文化语境与自然环境,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业态和特色。

省政协常委吴棉国代表致公党发言提出,建议加强村落的文化遗产和习俗的保护开发,结合传统村落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传统村落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IP,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知名传统村落文化品牌。

多年来,永春县龙水村坚持传承和发扬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篮技艺,现在,小小的漆篮已漂洋过海,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富民强村的有力引擎。“这是一个加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好例子。”省政协常委杨琳代表农工党省委会在发言时表示,我省传统村落文化底蕴深厚,应制定好保护规划,处理好城镇化与古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

“修一批祖厝,建立村民与家族的情感纽带,以促进社会和谐;修一批祠堂,建立村民与祖先的血脉沟通,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如何守住“魂”这一大家高度关注的热点,省文旅厅负责人在会上回应道,我省坚持以“记得住乡愁”为主线,不断深化推进农村文物保护利用,并全面完成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活”起来:探一条大胆变革的机制新路

如何从政府唱“独角戏”变为社会各界共唱同台戏?怎样才能资源变资产?地方立法深入推进的注意点又是什么?……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出,专题协商会的讨论焦点最终渐渐锁定在了机制创新上。毕竟,留住“形”、守住“魂”之后,最重要的是让沉睡在传统村落和古民居中的历史文化记忆都“活”起来,而这最终还是要靠灵活大胆的机制创新来落实。

省政协常委王宁新在代表民建省委会发言时建议,探索创新“多元化、社会化、企业化”保护机制,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认保”传统村落,探索建立传统建筑认领保护制度,引导社会力量以及侨资、外资参与到多元保护中来。

省政协课题调研组同样认为保护仅靠政府唱独角戏难以为继。在认同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前提下,调研组认为,可以在创新古民居产权市场交易流程上更进一步,大胆探索新机制:在省级专门的传统村落综合信息平台上发布古民居预出让信息后,古民居户主和意向购买人双方再通过查看洽谈达成价格等意向,最后到政府部门同时完成国有征收和市场交易两个环节手续。与旧机制相比,新机制大胆地将村古民居的国有征收、市场交易两步并为了一步。调研报告特别指出:“此机制可满足三方诉求,即古民居户主希望直接在市场上体现价值;政府希望有章可循,且不用筹措大量征收资金;社会资本希望直接购买一手价格的古民居。”

委员们一致认为,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应提高到依法行政的层面。机制体制的创新,必须要在有法可依的框架下,通过深入解读法规、推动地方立法、完善机制体制的办法来进行。

“我省传统村落分布广泛,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各地级市应充分利用宪法所赋予的该项职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快制订出台本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地方性法规。”省政协委员、福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廖开展说。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