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习近平在福州(二十)丨“习书记对棚户区改造倾注了很多心血”

采访对象:杨木泽,1958年7月生,广东陆丰人。1990年3月任福州市台江区物价委副主任,1993年2月任台江区政府办副主任、主任,2000年9月任台江区宁化街道党工委书记、市台西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2016年7月任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委员。2018年退休。

采 访 组:邱 然 黄 珊 陈 思

采访日期:2017年6月6日

采访地点:福州市芳沁园

采访组:

杨木泽同志,您好!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工作的时候,您在台江区工作。请您讲讲在工作上和他的接触。

杨木泽:

我刚认识习书记的时候,总觉得他跟大家想像中的“高官”不太一样。他很朴素,说话不打官腔,平时生活和工作上也不摆谱,下去调研很少有人在旁边给他拎包,就像一个淳朴的北方大哥一样,让人感觉很亲切、很随和。但他一讲话,就显出他的与众不同:条理非常清晰,很有思想内涵,声音很有磁性,言谈话语很接地气。

后来,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他是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一步一步干起来的,既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又有长期的领导经验,所以才练就了他既接地气又富有思想性的讲话特点。当时我就觉得,这样的领导不多见。我和习书记的接触,主要是在他指挥棚户区改造的时候。从那时起,我深深体会到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作风,感受到他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

采访组:

请您讲讲台江区棚户区改造前的情况。

杨木泽:

我是1987年到福州的,那时候对这个城市还不太了解。有一天傍晚,我下了班,在食堂吃过饭,到大街上去转转。那时候还是夏天,我从单位出来,过了一个桥,就看到了当时的棚户区,木板搭建的简陋房屋连成巨大的一片。房子都破破烂烂,好像一阵风吹来就能把整个房子吹跑,这个场景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人们所说的“纸糊的福州城”是什么意思。我在简陋的街巷里行走,看到男女老少都在房门口搭张桌子吃饭,还有很多年轻和上了年纪的男人光着膀子在路边洗澡。我当时觉得太“奇葩”了,省会城市的市中心,怎么会这样破烂,这样不体面?

我和当地人聊了几句,用比较委婉的方式问他们为什么不在屋里洗澡。他们说:“夏天,在屋子里面怎么洗澡?没地方嘛,而且里面又闷又热,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只有到了冬天,才会弄个木桶,在房间里洗澡。”我想,老百姓过着这样的生活,确实很不好受。

当时福州市比较显眼的建筑是邮政大楼,其他大多都是矮矮的木头房。特别是台江区,棚户区面积非常大,老百姓的居住条件非常简陋,别的地方的姑娘到台江区相亲,一上楼梯,踩在歪歪斜斜的木板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当场就打了“退堂鼓”。

棚户区的房子大多是杉木板搭成的。以前老百姓生火做饭、拜菩萨点蜡烛经常会导致火灾。一有火灾,我们就要第一时间往现场跑,组织和协调灭火救援。那些杉木板又薄又易燃,一烧起来,火势蔓延非常快,隔三差五发生的大小火灾,时常会造成老百姓伤亡。

所以,福州市的棚户区改造,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不改不行。习书记来了以后,看到老百姓生活的这种情况,马上就开始着手抓棚户区改造。

采访组:

请您讲讲习近平同志当时提出的棚户区改造的理念和要求。

杨木泽:

习书记提出改造棚户区,完全是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他说:“旧城改造的目的不是地产开发,而是要安置好百姓,特别是贫困的百姓。”他指示我们,改造后的住宅要具备一定的标准,功能要齐全,要方便,一定要有卫生间,千万不要再让老百姓在外面洗澡、拎着马桶出门了。

习书记还明确要求,一定要考虑到贫困群众的实际状况,他们没有钱来装修房子、买家具,所以要做到能让特困户“拎包入住”, 政府要把其他的一切事情给解决好。他大致划出了贫困群众的范围,包括特困的、贫困的、残疾的,还有五保户。

习书记跟我们讲:“不要怕接触群众,不要怕他们提要求。群众的要求并不高,都是实事求是的东西,在政策范围内帮他们解决就是了。”他还说,“锦上添花”当然谁都喜欢,但我们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更应该雪中送炭,还是将来再做锦上添花的事吧。

习书记还提出要“就地安置”,反对把老百姓迁走、让富裕人群搬进来的做法。他说,老百姓世世代代住在这里,为什么要让他们搬到远的地方去?他们住得如果太远,配套设施又不健全,小孩读书也是问题。富裕人群有车,进城也方便,他们可以在郊区住。从习书记这些观点看,他做事非常务实,有着浓重的爱民情怀。

采访组:

在棚户区改造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习近平同志当时又是如何指导你们克服困难的?

杨木泽:

棚户区改造,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资金不足。当时,台江区一年的财政收入才400多万元,市财政肯定要给予大量支持才能完成改造任务。但市财政不是无偿支持,而是让区里自己想办法就地平衡。楼房代替平房后,之前住平房的人家都搬到楼房里去了,拆出来的地块就有很多富余。这些规划中的地块,就是资金的保障。

习书记用市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棚户区改造工程。他先让市财政给我们垫一些资金,之后银行就肯把钱贷给我们了。再往后,随着改造的实施,富余的地块和钱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了。

钱多了以后,习书记嘱咐我们:给老百姓花钱,千万不要“抠抠搜搜”,该照顾的要照顾,钱要花在刀刃上,尽量倾斜给老百姓。你们给特困户多照顾一些没关系,钱给得再多,也不会有人反对。我们按照习书记的指示精神去办。后来,台江区棚户区的改造之路越走越宽。有的老百姓家里面积不够,我们还用剩余资金给他们提供异地安置。后来,很多私人企业都积极介入旧城改造,银行也越来越愿意投入资金。这样一来,政府就从改造工程建设里面退出来了,只管规划要求。

在拆迁过渡期,要处理的问题也很繁杂。习书记要求我们:在过渡期,政府一定要提供过渡房给老百姓。他说:“不能因为拆迁而让老百姓流离失所,一定要让他们把住的地方落实到位。如果有投亲靠友的,要给他提供过渡费。两年之后,过渡费还要加倍。”习书记这个办法很务实,也很灵活,为老百姓提供了多种选择。比如,拆迁户的亲友如果有多余的房子,他们也可以便宜一点租过来。这样,过渡费还能剩一点贴补家用。

习书记还说:“不能因为拆迁而把孩子读书的事情给耽误了。如果拆迁户过渡安置地区的学校不理想,一定要允许他们的孩子回到原籍读书。愿意在安置地区读书的,就在安置地读,有关问题要以拆迁户的意愿为准。”

拆迁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老百姓提出过高补偿的问题。比如,有的人沿街开了个小店面,就要很高的补偿费。习书记要求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一些老街区、老店面,情况非常复杂,我们要一家一户去谈。

我谈过一个80多岁的老商户。他经营的是菜刀,而且得到过商业部授予的“传统菜刀”称号。他坚决不肯搬,也不相信我们提出的拆迁补偿条件。我对他说:“习书记有要求,我们也不可能不讲信用,政府的所有承诺我都给你担保。”这样终于赢得了他的信任,后来事情进展比较顺利。

习书记还嘱咐我们负责拆迁的干部,一定不能带有私心干工作,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本地干部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要纳入监督范围。每一个拆迁户都要公示,是不是特困户、五保户,也都要进行公示,老百姓认可之后才能算数。因为这些特困户、五保户的新房,政府是给装修好的,可以拎包入住,其他人是享受不了这个待遇的。

旧城改造在习书记手上进展得非常顺利,一直到他当了省长以后,还是按照他过去的部署和要求持续推进。后来,台江区的棚户区所剩无几,几乎都改造成了楼房,老百姓的居住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采访组:

习近平同志担任省长之后,对福州市的棚户区改造还有关注吗?

杨木泽:

习书记任省长以后,在更高层次上处理全省的事情,可以说是日理万机。尽管如此,他仍然非常重视福州市的旧城改造。

他指出,棚户区改造千万不能破坏环境。环境保护是“内核”,这个内核永远都不能忽视。内河水系一定要保护好,道路规划空间一定要留足。要给每个区域留出绿化空间,还要注意规划的合理性,千万不要把所有空间都占得满满的。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财富,留一定的空间给他们发展。拿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那就是断子孙路。如果环境被破坏了,子孙后代再恢复起来就很难,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他还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他说,咱们福州有两道很有名的美食。一个是鸡汤汆海蚌,新鲜的海蚌浇上鸡汤以后,要马上就吃,否则就老了,不好吃了。一个是佛跳墙,这道菜要小火慢炖几个小时,不能急着吃。所以,我们做很多事情,要根据它的规律来,有些时候我们只能打基础,急不得;有些时候我们就要争分夺秒,慢不得。

多年之后,我们同事之间聊起习书记主抓棚户区改造这件事,还在由衷地感叹:习书记很有思想,他是把旧城改造纳入福州市总体规划来做的,所以今天回头看,旧城改造的规划很科学、很合理。

除了重视战略布局,习书记还非常注重调研,注重到群众中去了解实际情况。

有一次,他到那些尚未改造的棚户区去调研,征求百姓的意见。老百姓一看省长来了,就围上去纷纷说:“习省长,快点拆我们这里吧,还是拆迁好啊。”有人反映说,棚户区不但居住条件差,而且很危险,万一发生火灾,整个家都会被烧光,人也可能会丢掉性命,整天提心吊胆,太可怕了。还有人说,希望习省长督促我们台江区的这些干部,抓紧时间把工作做好。听到百姓反映这么多问题,我们这些站在旁边的干部觉得很尴尬。但习书记对百姓说:“大家放心,他们都会干,他们都会干。”他的这句话让我们听了很舒服,这是给百姓的许诺,也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和鼓励。反之,如果对我们打官腔说“群众的呼声,你们听到了没有”,百姓就容易把问题的矛头指向我们,那我们肯定会觉得很难受。

有一天中午,福州酷热难耐,习书记轻车简从到台江区来考察。那次,没有别的领导陪同,我们事先也不知道他来。他走到百姓中间,问他们:“你们现在对棚户区改造信心怎么样?”有人反映说:“很好啊,区里面请我们群众来监督,所有的指标、方案、环境规划,都给了我们一份。”习书记说:“那你们要好好监督啊,这可是百年大计。”百姓当中,有的人很懂建筑,有的人很懂城市规划,而且他们就是本地人,能够更设身处地考虑居民需求。习书记明确要求我们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因为习书记对我们台江区的旧城改造工作一直十分重视,所以我们的改造进展得非常顺利,施工速度也很快。有的同事和朋友跟我聊天说:“我怎么觉得,咱们台江区越来越大了?”我说:“是啊,原来棚户区的木板房一栋接一栋,密不透风地连成一大片。现在高楼立起来了,老百姓居住条件改善的同时,城市的土地还增加了,腾出了很多空间。”

2001年,棚户区改造完成以后,习书记到新城考察,老百姓感谢的话说不完。他们说:“习省长,旧城改造你抓得好啊,我们祖祖辈辈都盼望能有个好的居住环境,今天终于实现了!”习书记回答说:“这都是基层干部的功劳!”听着这句话,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心里暖暖的。

习书记这个人很有领导艺术,不管是当市委书记还是当省长,他交代我们做什么事,从来都不是劈头盖脸地下命令,都是心平气和跟我们讲。我们没有做好的地方,他也不会上来就批评,都是一点一点给我们分析,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从来没有质问我们“为什么做不好”。工作干得好,他首先会把功劳归给我们这些基层干部,表扬我们,鼓励我们。有这样的领导,我们工作即使累一点、辛苦一点,也都感到很愉快。

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百姓在路边洗澡的现象看不到了,也很少再有人穿个裤衩光着膀子就上街了。其实,城市建设和市民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仓廪实而知礼节”。一个人到了文明的环境,你叫他光膀子,他也不好意思。从这个小例子来看,我们党员干部还是要先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把国家建设好,让百姓过上好生活。物质文明到了一定高度,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也就更牢固了。

采访组:

谈到精神文明,市民休闲娱乐场所的建设和古代建筑的保存,也是旧城改造的重要课题。习近平同志当时在老街区拆改建设中,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木泽:

首先说说步行街。台江区的步行街建于1999年。当时,习书记一直考虑给老百姓留出一些休闲空间。他让几个区都看一看,提出方案,后来选了我们台江区做这件事。他的理念是:一个城市,既要发展经济,也要给老百姓提供一些休闲的场所,不要什么地方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那样显得太单调了。

为了建设这条步行街,市里进行了多次调研和论证。步行街两边都是店铺,建成后,人流非常密集。习书记就此嘱咐我们说:“宁肯慢一点,也不要冒冒失失,一定要把管理工作做好,把市民的安全保障好。”我们的公安、城管、街道联防都在这里投入了很大力量。

随着福州市不断发展,现在步行街随处可见了。而在当时,步行街还是比较少的。在习书记指导下,台江区的步行街建设得很好,当年不少国家领导人来参观过。

习书记非常重视古街保护。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历史的研究很透彻。在古代,台江区这个地方是最繁华的,原本就是商贾云集。在过去极“左”年代,人们经常说:“‘三坊七巷’是封建残余,台江区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在习书记关心下,台江区很多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宅院经过论证和专家鉴定保留了下来,没有在棚户区改造中被毁掉。这也是我们台江区给全社会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

采访组:

就您的了解,请谈谈习近平同志对干部都有哪些要求。

杨木泽:

习书记在福州工作的时候,要求我们跟群众说话千万不要打官腔,尽量做到实实在在,但跟知识分子讲话又不要太土,说话要经过思考,能跟人家交流。

在工作上,习书记会经常把一些新思想新理念通过会议传达给我们。他讲得很细致,很实事求是。他能预见到的问题,都会帮我们考虑,给我们提出一些指导意见。这样,我们也比较容易接受。他不像有的领导,交代我们办事情,不管过程,只要结果。这样的领导,谁都会当。有的领导在关键问题上拿不定主意,还要说:“你们自己拿主意,我不管。”对这样的领导,我们基层干部就很不服气,私下里埋怨说:“你是领导,你不管谁管?”有的干部就是懒政,不负责任。我觉得在这个方面,领导干部应该多向习书记学一学,他对我们要求虽然高,但会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会充分预见到我们的难处,给予必要的支持。

习书记还会经常来看望基层干部,了解情况,与我们聊聊天。我们在他手下工作,关系很和谐,心情很放松,有时候他还会和我们开开玩笑,说一些轻松的话题。我当过兵,习书记跟部队的感情一直很好,也很了解部队。他跟我说:“部队的都很能喝酒,你呢?酒量怎么样?”我说:“我可不行,没有酒量。”习书记说:“没有酒量才好啊,少喝酒对身体有好处。”

他对基层干部一直很关心,记得很多人的名字。有时候见到我的领导,他会问起我:“木泽现在在干什么?”我们街道的书记和主任,他也都记得名字。我们有个街道的主任是一位女同志,叫唐秀文,人很精明强干,习书记叫她“铁娘子”。

习书记对干部宽严相济,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他经常讲:“你们要当官,就不要想发财,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们既然吃公务员这碗饭,就要考虑好这个事情。”

采访组:

您长期在基层工作,感受最真切。请您讲讲,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是如何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

杨木泽:

习书记为连家船的“疍民”上岸,做了很多部署。当时“疍民”有几十户,他们还不习惯上岸居住,经常跑回去,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船上住。夏天的晚上,江面上凉风习习,流动的江水上也没有蚊子,他们觉得很舒服。但台风来了,他们的小船根本无法抵御。我们让他们搬到岸上来住,他们又要跑回去,就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很多次。习书记要求我们认真给群众做思想工作,要给老百姓交代清楚政府对他们的安排,让他们放心。后来,按照习书记的部署,政府把他们的安置费用全部“买单”了,把所有“疍民”请上岸来,给安排了房管局提供的公房。习书记要求我们尽量给“疍民”提供安居乐业的条件,包括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资金问题等等。“疍民”们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抓鱼,其他的事情不会做。”于是,我们就给他们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保安、保洁员、交通劝导员等等。慢慢地,“疍民”们融入了普通市民的生活,他们的子女读书、长大,和城市青年一样就业,参加社会活动。从此以后,他们就没有了以船为家的概念。这时候,让他们回去他们也不会回去了。所以,就是在习书记主政福州期间,这个生活和劳动都处于危险当中的“疍民”群体就消失了。“疍民”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是一个特殊人群,他们能够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当中,其实是社会的进步,是一件大好事。

习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也很注意解决下岗职工安置问题。他当时提出来,我们福州的下岗工人很多,政府要尽量提供一些社会岗位给下岗工人,方便他们再就业。按照他的指示,政府拿出很多公益岗位给下岗工人,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那个时候,读书还有学杂费和书本费,习书记把下岗工人子女的这些费用全部免除了。

我女儿当时读小学三年级,她的同学有的是下岗工人的子女,每人都得到了一个慰问包,里面有政府发的文具、书本等。我女儿回来就问我:“爸爸,你为什么不下岗?这样我就能得到政府的礼品了。”我听了哭笑不得。

2017年春节,习近平总书记在电视讲话上说,他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其实,他的这种关心和牵挂,在他的领导生涯中是一以贯之的。他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每个节日都会访贫问苦,看望困难群众。在他的带动下,我们基层干部也实施了一项“结对子”的方案,每个干部都和一两家困难户结成帮扶对象。台江区当时的困难户,都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干部头上。

对于这种帮扶,习书记也有过一些具体指导。他说,有的干部自己做主,给困难户带了补品过去,人家肚子还没吃饱,吃什么补品?他还说,解决特困户的问题,不是看一次,带点东西,媒体一报道就完成任务了。政府帮扶是理所当然的,但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再就业,帮助这些特困户走出困境。

治理餐桌污染,也是习书记抓的一项重点工作。那个时候,有些餐馆的卫生条件非常差,有的甚至还在里面掺杂一些有害健康的东西。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有一些商家只管挣钱,不管消费者死活。他们有的可以一桶水洗到发黑也不换,用非常廉价的一次性餐具,根本达不到卫生标准,很多厨房的卫生条件也不到位。

习书记说,老百姓吃饭是否卫生,这不是小事情,是要命的事情。清洗餐具的几个池——消毒池、清洗池、冲洗池,都要严格执行卫生标准,严格检查,要做到位。食品来源必须可靠,要建立健全“可追溯”机制,万一有顾客吃了中毒了,食品的来源必须能够追溯。而且,每个商户都必须按照环保标准做好油烟改造。这些提法在当时来讲都是十分先进的。

一转眼,习近平同志离开福建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了,他当年很多真抓实干的先进工作方法,求真务实的探索与实践,现在已经融入到福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之中,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他治国理政的思想理论,经常能看到其中在福建的影子,这让我们这些同志既感到亲切又备受鼓舞。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漳州21家A级景区对台湾“首来族”游客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