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

“就业”高频出现的背后,是宏观政策层面就业优先底线思维的逐步凸显。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关切,更是做好全局工作必抓的“牛鼻子”。

如果说GDP增速是经济发展的“面子”,那么就业毫无疑问就是民生关切的“里子”。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着力稳就业、保民生,正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做好疫情“加试题”的关键之举。

淡化“面子” 聚焦“里子”

39次提“就业”凸显底线思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出现39次,再成高频词。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受全球疫情冲击,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做好就业工作,是当前畅通经济循环、提升经济活力的关键一环。

因此,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而不论是“六稳”工作的“稳就业”,还是“六保”任务的“保居民就业”,“就业”都“置顶”首位,凸显稳岗位、增就业、保民生的政策关注。

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给出“保就业”的明确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越是不确定性增加,“保”的意义就更大。“六保”针对的都是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的底线思维。保住了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就有收入,就会拉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守住 “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端稳“饭碗” 兜底民生

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

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受疫情影响,就业的不确定性猛增,而对冲这种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就是“保”,只有千方百计地“保”,才能化解就业的风险。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具体怎么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同时,就业的主要承载是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所以,企业要先活起来,市场要先有订单,就业才能稳得住,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对此,报告中也进行了相应的安排和部署。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

事实上,疫情期间,各地各部门已经发放了不少“政策包”,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保存量、拓增量、畅供需多措并举,全面强化稳保就业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表示,兜底民生,主要靠四方面政策发力:

一是以转移支付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尤其是中央新增的两万亿财政资金;二是要通过宏观政策与转移支付保护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这是中国解决居民就业的最重要渠道;三是货币政策要充分与财政政策、就业政策相互配合,保障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高货币政策向基层传导的效率;四是积极有为的就业促进政策,包括如何解决重点人群(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如何为失业人员提供救济以及再就业再培训服务等。

深化改革 精准发力

代表委员热议援企稳岗扩就业

当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也是受到疫情冲击的主要对象。

企业是就业的基础,企业稳则就业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从中央到地方,财税、金融、社保等多方面政策接连出台,为企业纾难解困,千方百计保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提出,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围绕稳就业保就业以及助企纾困,密集出台大量政策举措,但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加速蔓延,国内外因素叠加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需求下降,一些中小企业“找订单难”,生产经营压力较大。

姚劲波建议,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用工及融资成本。包括进一步降低公积金和社保缴纳比例,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引导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他还建议,积极推动灵活用工等新模式,有效分担企业用工成本。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建议,就业是民生之本。要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调整和加快使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支持企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同时,突出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服务,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

“一系列政策措施优惠力度大、受益范围广,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帮助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张连起说。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正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引。而做好当前的就业保障工作,着力稳就业保民生,也正是“留得青山”的必然选择和“赢得未来”的必经之路。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