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习近平和他的老师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生生不息,是因为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尊师重教,正是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特质。

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强调“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尊师重教,几十年来,习近平身体力行。感念师恩,是永驻他心中的情结。

“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2014年教师节前夕,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深情回忆。

北京八一学校,习近平的母校。该校由老一辈革命家聂荣臻元帅亲手创办的荣臻子弟学校发展而来。上世纪六十年代,习近平在这里度过了小学和初中时光。

习近平和他的老师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岁月流转,情怀依旧。对于习近平来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着温暖而亲切的回忆。座谈会上,八一学校校长沈军说,欢迎首长回到母校。习近平的回答令大家动容:“到这儿就没有首长了,都是学生。”

当天,习近平同陈仲韩、陈秋影等几位当年教过他的老师见面。几位老师已年逾古稀,但回忆起往事,仍历历在目。

习近平和他的老师

陈秋影说,“我今年77岁了,初中当过他的语文老师,那时候我扎着两个大辫子,年轻得很。现在头发也白了,环境、样貌都变了,但师生情谊丝毫没有改变。今天总书记一句话,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他说,来到母校有‘近乡情更怯’的心情。这里有他的根、他的情。”

1960年,陈秋影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进入八一学校中学部。1965年9月,作为初中一年级四班语文老师的陈秋影迎来了新一届学生,其中就有12岁的习近平。

习近平和他的老师

在班里,习近平的年龄稍小。陈老师发现,这位很少在课间休息时与同学打闹的少年,性格稳重仁厚。他在课堂上勤学多思,下课后还要向老师请教问题。

陈秋影经常在课堂上讲授杜甫的诗,“是那种悲天悯人的、充满人民性的、怀抱苍生的诗歌”。她还记得,当讲完杜甫的《绝句》,习近平下课后主动来问老师,说他十分喜爱杜甫这位大诗人,还希望更多地读一些杜甫的作品。

从八一学校毕业后,习近平赴陕西延安梁家河村插队。此后的几十年里,习近平对曾经的母校和老师们一直记挂在心。习近平在外地工作期间,每逢来北京,他总是尽量抽出时间,看望曾为他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习近平和他的老师

习近平和他的老师

1999年,已退休的陈秋影笔耕不辍,创作出版了十余万字的童话集。她将自己的新书寄给了习近平。新书寄出后不久,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就寄来了回信。

习近平和他的老师

尺素寸心,情意拳拳。陈秋影说,在她看来,习近平在回信中使用的“尊师敬教”这个词,一个“敬”字道出了学生对老师的情谊。

陈仲韩,当年担任过习近平的副班主任。他这样评价习近平:“这些年,他无论走到什么岗位上,都始终惦念着我们这些曾经教过他的老师。他是一个念恩的人,有情分的人。”

“第一次来我家,还是他在梁家河插队时。那时我家住平房。我们聊往事,聊梁家河,也聊了很多书籍。”陈仲韩说,“后来我去福州看过他。一点架子都没有,一口一个陈老师。他当时的班主任名叫齐荣先,退休后生病时,习近平也曾去看望过。”

2016年教师节前夕,与习近平在八一学校见面,有一个细节令陈仲韩颇为感动。“那天见面,我说,希望你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各方面取得更大发展。他说,谢谢你的嘱托,我记在心里。听了‘嘱托’两个字,我很感动。”

习近平和他的老师

三尺讲台系国运。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身垂范、尊师敬教,世代传承的师生情成为推动中国教育砥砺前行的温暖力量,化作感召亿万学子奋斗报国的不渝情怀。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持续上新 诗意层叠 交织无限生活场景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