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几十年来减贫事业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还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陕北一个小村庄当农民,一干就是7年。那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当时和村民们辛苦劳作,目的就是要让生活能够好一些,但这在当年几乎比登天还难。”正是在梁家河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铭刻在了习近平的心里。他要让中国许多像梁家河这样的地方摆脱贫困。
1982年,习近平到河北省正定县工作。在正定,习近平率先试行“大包干”,引进产业人才,发展“半城郊型经济”。1988年,习近平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他走遍了闽东贫困地区,提出“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扶贫开发理念。
岁月不居,初心不改。从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到福建、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从一个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到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40多年来,习近平心里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关心和思考着扶贫工作。
责任编辑:赵睿
- 周宁:坚持“三位一体” 奏响“三城”振兴曲2021-01-29
- 打好“四场硬战” 福州交出脱贫攻坚精彩答卷2021-01-21
- 时政微视频丨最牵挂的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021-01-05
-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总书记也是拼了2021-01-04
- 追梦路上的宁德故事:稳"底子"强"里子"靓"面子"2020-12-31
- 南平:发挥“绿”优势,小康路更宽2020-12-29
- 联播+|总书记强调的这个重要尺度,关乎农民钱袋子2020-12-28
- 联播+|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习近平反复强调这四个字2020-12-24
- 习近平在今年地方考察中,对脱贫攻坚作出哪些重要指示?2020-12-24
- 定格我国年度记忆 2020年度字词揭晓2020-12-21
-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
焦点访谈:中国-中东欧 17+1为何大于18?2021-02-18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