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热解读|总书记首提的这一理论为何能指导创造“人间奇迹”?

这是感人至深的一幕,也是历史性的一刻。

2月25日上午,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

“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热解读|总书记首提的这一理论为何能指导创造“人间奇迹”?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重要经验和认识总结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并评价其为“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

回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发展史,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孙中山“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摆脱贫困,始终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中华民族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

近代以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到新中国成立后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热解读|总书记首提的这一理论为何能指导创造“人间奇迹”?

而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历史性地得到解决。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

制胜的理论源于真诚朴实的为民初心,亦源于实事求是的脱贫实践。

从黄土地上走来的习近平,始终和“平凡的世界”中的父老乡亲心连心。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他最大的愿望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到了河北正定,他甘冒风险也要摘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在福建宁德,他带领探索“弱鸟先飞”的脱贫路。一直到浙江、上海,再到中央,扶贫这件事,他始终“花的精力最多”……

8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顶风雪、冒酷寒、踏泥泞,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以不停歇的脚步丈量着贫困角落,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调研指导20多个贫困村,访贫问苦的每个细节都融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情怀。

人们始终记得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中,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向茶农们走来,在他身后,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这张照片定格了“五级书记”共抓扶贫的瞬间,也体现了“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决心和领导力。

十八洞村的村民还记得,总书记在苗家黑瓦木楼前一小块平地上,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总书记形象地指出,“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

热解读|总书记首提的这一理论为何能指导创造“人间奇迹”?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提出,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最终指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而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项重大任务。

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总书记指引下,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凝聚起团结的力量,必定无往而不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暨泉州乡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