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3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习近平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小吃做得更棒 把乡村建得更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回访 | 小吃做得更棒 把乡村建得更美

顾客在琳琅满目的沙县小吃前点餐。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郑思红 摄

东南网3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朱海华 全幸雅 通讯员 胡俊)福银高速沿线附近,距离三明市沙县区城区约40公里处,有一个户籍人口1112人的古村落——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

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人多地少,村民生活贫困。在村党支部发动下,党员干部带着家传手艺外出经营小吃,闯出一条路后,村民纷纷紧随其后外出开小吃店,并带动了全镇、全县的小吃业越做越香、越走越远。俞邦村也因此成了“沙县小吃第一村”。

3月23日下午,俞邦村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同乡亲们亲切交谈,实地了解沙县小吃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他说,沙县小吃非常受欢迎。沙县小吃在现有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还要探索,还要完善,还要办得更好。现在的城市化、乡村振兴都需要你们,这就叫作应运而生,相向而行,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引领风骚。

整个村庄沸腾了,村民们纷纷表示,一定按照习总书记的嘱托,继续把小吃做得更棒,把乡村建得更美,把日子过得更好!

家家都有人从事小吃行业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一路陪同习总书记考察俞邦村的村支书俞和法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没想到能见到习总书记,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

俞和法也曾经营小吃十几年。1995年,29岁的他听说外出做小吃每月能赚两三千元,便前往泉州开了家沙县小吃店。5年后,他花11万多元,盖起了当时村里最派头的三层半楼房。2005年,他转战宁波,继续做小吃。2009年,他回村担任村主任,把店交给了女儿。去年,他又入股与弟弟在上海开了家沙县小吃店。他说:“现在即使不干活,我一个月也有1.4万元收入。”原来,因为参股沙县小吃店,女儿和弟弟每月会分别支付他5000元、9000元。

如今,俞邦村有670人外出经营小吃,占全村人口超60%、全村劳动人口的88%,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从事小吃行业。村民开的小吃门店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30多个大中城市,在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也有布点。目前,平均每家店月营业额9万元至10万元,很多人还在上海、广东、江苏等地购置了店面、房产等。

借助“沙县小吃第一村”带来的人气,以及美好的生态环境,俞邦村已吸引了一些乡贤返乡投建了旅游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和打包,运营俞邦村公共旅游资源,推出农家乐、瓜果采摘、亲子水上乐园、垂钓池等体验项目。去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收入也达500多万元。之前鲜为人知的村落,去年成功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

23日下午,夏茂镇镇长张卫华作为讲解员,为习总书记介绍村情。张卫华说,下一步,夏茂镇将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继续坚持小吃带动,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业,充分挖掘沙县小吃文化,发挥小吃原乡的影响力,壮大乡村旅游业,助推乡村振兴。

小吃大产业 闯出成功路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总书记对沙县小吃的发展就十分关心,先后2次对小吃产业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1999年3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沙县考察时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2000年8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夏茂镇与村民座谈时强调:“要找准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特别是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多年来,沙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培育壮大“小吃大产业”。

如今,沙县小吃已在6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在美国、日本、法国等海外地区成立沙县小吃集团合资子公司,门店遍布62个国家,全国门店超8.8万家,年营业额500多亿元,并带动物流配送、餐饮服务及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97年的5.8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09亿元。目前,有6万多名沙县人外出经营沙县小吃,辐射带动30万人创业致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20年的21855元。

“沙县小吃业已成为当地第三产业的支柱,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小吃、富民产业,更是一张享誉海内外的亮丽名片。”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县区委书记杨兴忠表示,将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加快推动沙县小吃转型升级——

争取政策支持。抢抓《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发展沙县小吃等特色富民产业”的机遇,争取将沙县小吃产业纳入国家级专项规划、支持沙县小吃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将沙县小吃技艺纳入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系等政策支持。

提高核心竞争力。把调配料产品作为主要突破口,建立核心产品标准体系,推动拌面、扁肉、炖罐、蒸饺等四大核心产品标准向省级地方标准升级;策划编制小吃故事集、文化丛书,打造主题文化公园,拍摄电视剧,提升沙县小吃文化内涵。

创新商业模式。组建专业运营团队,优化连锁经营模式,建立沙县小吃配菜网等新型供销平台,力争年内完成500个门店试点。编制全国沙县小吃中央厨房建设规划,设立沙县小吃供应链网络科技公司,提供“一站式”供应服务。积极推进沙县小吃集团门店收银结算系统设计,实现资金流、数据流回归。

延伸产业链条。编制沙县小吃核心物料种养清单,建设穿山龙、黄花菜、铁皮石斛、金线莲、芥菜等5个原材料种植示范基地。围绕沙县小吃技艺表演、制作体验、健康养生等主题,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依托沙县小吃培训中心,面向全国开展沙县小吃经营制作、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培训,积极吸引更多的外地商户加盟开店,力争年内新增会员标准店1500家以上。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谭德塞谴责以色列:施加禁令不会更安全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