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两会开幕在即,未成年人的学习成长环境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妇联兼职副主席黄绮的关注所在。今年,她带来了一份《关于尽快建立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共享查询平台的建议》。(3月2日 中国妇女报纸)

近些年来,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不法分子用职业、身份作为掩护,暗地里胁迫未成年人,并对其进行猥亵、强奸等性侵行为,给未成年人造成了严重伤害和心理阴影,同时也诋毁了其他从业者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尤其是教育行业可谓是“重灾区”。为此,政协委员黄绮建议,公安部主动对接教育部的统一查询平台,共享与提供被查询人性侵违法犯罪相关的信息,对涉及性侵违法犯罪人员从业加以限制,禁止他们从事直接接触未成年人的相关职业,应该说为广大未成年人加上了一道“安全门”,让广大未成年人能够在阳光下安全、健康地成长。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女童保护” 2021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例223起,受害人数569人。在表明人际关系的有198起案例中,熟人作案160起,占比80.80%,其中师生或者生活学习接触人员77起,占比60.62%。出于保护特定人群目的,建立行业内部的查询制度来建立从业“壁垒”很有必要。比如,有虐待、性侵未成年人前科的人往往存在某些心理疾病或心理缺陷,恶习难改且潜在威胁一直存在,实施从业限制是保护未成年人免遭伤害的有效办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立性侵害犯罪统一查询平台库应该效仿失信名单,将涉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纳入联网数据库,将其纳入未成年人相关行业“黑名单”,尤其是各类幼儿园、中小学、补习机构和培训机构,将认证白名单作为从业准入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要形成强制报告制度,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发现未成年人遭受侵害时要主动报告,是发动社会力量,及时更新数据,为未成年人筑起了一道实实在在的“保护墙”。

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不只是一个查询平台或者从业禁止机制就可以保障的,还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家庭的监护、学校的教育、法律的惩处、以及社会的风气引导缺一不可。提升全社会的警惕意识,加大法律震慑,家庭和学校也要教给孩子科学而实用的防性侵常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只有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多方协同,综合施策,才能将未成年人保护落到实处,让更多孩子免于受到伤害。让未成年人在法治护航下、在制度的保护下,每一点稚嫩都灿烂,每一分纯真都阳光。(刘紫鹏)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