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都是两会关注的重中之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围绕办好民生实事,福建全国人大代表、住闽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优质均衡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是教育难点问题,也是民生痛点。
如何从教育资源配置层面入手,缩小城乡、校际差距,让每个孩子不仅有学上,也都能上好学?全国人大代表、三明市委书记余红胜分享了三明的探索故事。
近年来,三明在全市开展“总校制”办学改革探索,全市教学“一盘棋”,采取以强带弱、一体化衔接、强校领跑、“紧密型单一法人”和“联盟型多法人”等4种模式,有效突破了不同地域、不同学段、不同隶属学校间的壁垒,快速扩大了优质学位数量。
“截至2021年底,三明市已组建81所总校,结对分校154所,实现各县(市、区)和基础教育各学段‘全覆盖’。”余红胜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基础教育“总校制”办学改革推广力度,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公平惠及每个学生。
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双减”政策的落地问题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硬件不足是影响课后延时服务质量的“拦路虎”之一。“当前一些学校尤其是小学普遍缺乏专门的食堂和休息场所,图书馆、运动场馆和艺术场馆容纳人数有限。”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銮眉说,这导致孩子们大部分时间只能待在教室内,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她建议,聘请专业的空间设计专家对现有的学校硬件设施进行优化升级改造,高效利用有限立体空间,使学生有更多活动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对此深有同感,他认为,应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公共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后延时选择。
针对“双减”在各个学校的执行标准不一,郭文圣认为,应印发指导性政策文件,明确执行标准,加强监督考核,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适当开展评估,避免因“双减”落实质量不一,进一步拉开学校之间的差距。
补齐短板 当好“健康守门人”
“移动诊疗车”将省级医院的专家载到乡镇,“云诊室”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好疑难杂症,在家就可以通过手机申请医生远程查床……过去一年,越来越多基层群众感受到了看病就医的便捷。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推动基层普遍具备首诊分诊和健康守门能力,县域内人人就近享有便捷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服务。
“要实现这一目标,福建还需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等措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詹思禄建议,将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影像诊断、病理诊断等远程医疗项目纳入医保范围,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偏远地区群众“少跑腿”。
要让群众“少跑腿”,就要留住乡村医生,给他们“多实惠”。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谢良地认为,应强化乡镇卫生院公益性,选择一批山区乡镇卫生院作为试点,实施编制人员工资收入财政全额拨款制度;通过创新编制管理办法,执行一体化的人事管理、薪酬待遇、财政保障待遇。
优质医疗专业人才不仅要充实到基层医院,也要配足配齐到医保经办机构。目前,各级医保经办机构承担着参保人员就医购药费用审核、定点医药机构服务行为监管等医学专业性极强的业务职责,但专业技术人员却缺乏晋升评聘职称等上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保促动三医联动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副院长林绍彬建议,由国家编制、人社、医保等部门研究制定非临床的医学类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考评办法,增设“全国医保系统非临床的医学类职称晋升评聘体系”,为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医学类事业编人员开放非临床的医学类职称晋升考评通道。
完善配套 “一老一小”有依靠
幼有所育、老有所养,“一老一小”问题牵动全社会。
目前,我省已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省共筛选50所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试点。到2025年,全省力争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加强顶层设计十分重要。”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副主席许维泽建议,要细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托育服务职责,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托育服务工作的领导。
当前,托育人才缺口明显。许维泽认为,应加大婴幼儿托育专业建设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卫生类院校开设婴幼儿托育专业,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产教研相结合,依托高校、优质托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成立婴幼儿托育服务研究中心。
面临托养难题的还有老年人群体。据统计,福建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667万人,占总人口的17%。
“面对庞大的老龄化需求,要多形式、多渠道引导各类养老服务主体进社区提供服务。”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副董事长曹晖建议,公共服务部门、公益组织、市场服务主体、养老群体等共同构建起社区养老服务生态圈,并鼓励市场化服务机构扮演重要角色,在财政、税收、工商、规划等方面予以鼓励和支持。
责任编辑:赵睿
-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2022-03-11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